2011年3月26日祖賓.梅塔與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Zubin Mehta and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Orchestra)

2011年3月26日祖賓.梅塔與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Zubin Mehta and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Orchestra)

日期:3月26日(六)19:0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指揮大師祖賓.梅塔與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Zubin Mehta and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Orchestra),3月26日的演出將以歌劇序曲揭開序幕,讓聽眾一探義大利音樂偉大精華,繼之以馬勒「巨人」帶來的氣勢萬千,並特別演出作曲家原創五樂章,以紀念交響巨人逝世一百週年。

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愛樂最年輕的指揮。

最年輕的美國樂團音樂總監。

以色列愛樂的首任也是至今唯一的音樂總監。

第一個指揮英國主流樂團的印度人。

首位獲邀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亞洲人。

以上都是當代指揮巨擘祖賓.梅塔的驕傲

祖賓.梅塔出身於印度孟買一個西方古典氣息濃郁的家庭,梅塔自小即在父親創辦的孟買交響樂團與音樂為伍,培養日後其對古典樂的敏銳感受及高度掌握。22歲時贏得英國利物浦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後,各國頂尖樂團邀約隨之不斷,梅塔更因此成為維也納愛樂及柏林愛樂史上最年輕的指揮。時至今日,大師已在指揮界裡縱橫超過半個世紀,與全球頂尖樂團共同演出超過兩千場。

梅塔擔任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已長達二十五年,兩者曾共創許多歷史時刻,包含在世界盃足球賽決賽之夜三大男高音首度同台時,梅塔帶領樂團的完美演出、以及於北京紫禁城搬演普契尼知名歌劇《杜蘭朵公主》,為二十世紀樂壇創舉。



來自佛羅倫斯 詮釋歌劇最權威樂團

歌劇發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五百多年來成就深厚藝術底蘊。來自歌劇起源地的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被公認為詮釋歌劇的權威樂團,與吸引全球數十萬樂迷在初夏時節前往佛羅倫斯朝聖的五月音樂節於同時期成立。數世紀的文化洗禮與阿巴多、小澤征爾等巨匠的指揮奠定樂團正統演繹義大利歌劇的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知名小提琴家宓多里是由祖賓.梅塔邀請她擔任紐約愛樂管絃樂團每年新年音樂會的神秘嘉賓,開啟她的演奏生涯;小提琴家神尾真由子也曾與由祖賓.梅塔指揮的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Israel Philharmonic)共同演出。這次於一個月間相繼前來臺南獻藝,可說是相當難得,也為開春推出的藝文盛宴串起奇妙的緣分。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06)3362632或文化中心服務台(06)2692864轉235

2011年2月26日NSO國家交響樂團名家與探索系列—東方珍珠 宓多里(The Pearl on Strings - Midori)

2011年2月26日NSO國家交響樂團名家與探索系列—東方珍珠 宓多里(The Pearl on Strings - Midori)

日期: 2011年2月26日(六)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2月26日(週六)即將登場的是由NSO國家交響樂團以及享譽國際的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帶來西貝流士與巴爾托克的作品。宓多里就是五嶋綠,197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在非常小的時候就隨著母親五嶋節學習小提琴。1982年,祖賓‧梅塔第一次聽到她的演奏立刻驚為天人,隨即邀請她擔任紐約愛樂管絃樂團每年新年音樂會的神秘嘉賓。她的演出獲得了全場起立致意的滿堂彩,也推動了她的演奏生涯。被祖賓.梅塔譽為新世代的海飛茲。世界頂級樂團如柏林愛樂、費城管絃樂團、維也納愛樂等都曾與她同台演出。這些傲人的成就,充分地襯托出她動人的神采。

NSO是國內指標級交響樂團,20多年來與NSO合作過的客席指揮家有:馬捷爾、巴夏、潘德瑞茨基、史拉特金、譚盾、席維斯坦、康澤爾、史瓦茲、羅斯楚波維奇、柯米希奧納等;及聲樂家芙雷妮、柯楚芭絲、帕瓦洛帝、多明哥、卡瑞拉斯、庫拉、特菲爾、波伽利、吉他大師耶佩斯、鋼琴家傅聰、拉羅嘉、提博德、魯迪、波哥雷里奇、薇莎拉絲、賀夫、巴弗傑、寇瓦謝維契;大提琴家馬友友、顧德曼、麥斯基、朱利安‧洛伊韋伯、卡普頌、王健;小提琴家林昭亮、胡乃元、夏漢、明茲、列賓、希拉蕊‧韓、宓多里等人。

2011年3月9日國臺交菁英系列一【深琴之夜】

2011年3月9日國臺交菁英系列一【深琴之夜】

日期: 3月9日(三)19:30
地點: 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3月9日(週三)由臺灣音樂史上最悠久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所帶來的【國臺交菁英系列一『深琴之夜』】。聘任指揮梶間聰夫與曾獲2007年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首獎的日本小提琴家神尾真由子共同演出。

六十餘年來,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藝術家不計其數,華人藝術家如:傅聰、陳必先、陳毓襄、譚盾、陳其鋼、莫華倫、胡乃元、曾耿元、林昭亮等。知名演奏家如:鋼琴雅布隆絲卡雅(OxanaYablonskaya);小提琴家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張莎拉(Sarah Chang)、夏漢(Gil Shaham);大提琴家依瑟利斯(Steven Isserlis)、顧德曼(Natalia Gutman)、麥斯基(Mischa Maisky)等,都是一時之選。

這次邀請的日本小提琴家神尾真由子曾獲2007年的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首獎,其如絲綢般的華麗樂聲、意境深遠的詮釋與大師級的演奏技巧已受到廣泛的讚賞。神尾真由子10歲時即與指揮大師杜特華(Charles Dutoit)於東京合作演出協奏曲,並由日本NHK電視台轉播。從那時起,她就以小提琴獨奏的身份與國際知名樂團共同演出,包括由Keith Lockhart指揮的波士頓Pop管弦樂團、由Mstislav Rostropovich指揮在蘇黎世音樂廳的演出、由祖賓梅塔(Zubin Mehta)指揮的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Israel Philharmonic)等。

2011/03/13平民樂團將於台南市南區「鯤喜灣樂活文化季」閉幕會演出

2011台南市南區「鯤喜灣樂活文化季」系列活動

平民樂團將於閉幕會演出
時間: 2011/03/13下午五點至六點
地點: 喜樹路340巷口廣場舞臺

一年一度的南區鯤喜灣樂活文化季活動,經過南區區公所近三個月的籌備,將於3月12、13日在喜樹路340巷口熱鬧登場。活動內容包括國小人本課程闖關遊戲、二手書交換、蔬菜競標、蚵仔大餐、自行車導覽、宗教建築導覽等活動,希望能寓教於樂,吸引親子的到訪,同時也能夠發揮濱海文化特色。
區長劉啟崇表示,此次活動最大的特色就是與地方產業結合,希望透過文化季活動的舉辦,來帶動方產業。因為鯤鯓地區有非常多的漁民在外海養殖鮮蚵,特別是農曆年後,就是蚵仔的盛產期,因此公所特別與當地大廟四鯤鯓龍山寺合作,由鯤鯓里長,也是知名外燴廚師的陳金江里長掌廚,共同推出蚵仔大餐活動。
主辦單位特別於昨(22)日,於龍山寺召開記者會,由市府民政局陳宗彥局長、農業局郭伊彬局長、南區劉啟崇區長、龍山寺吳志祥主任委員、鯤鯓里陳金江里長共同主持,同時也邀請南區議員,莊玉珠議員、陳進益議員、蔡淑惠議員到場,為蚵仔大餐的舉辦加油。
民政局長陳宗彥表示,「一區一特色」、「讓區里動起來」是市長及民政局對各區的要求,此次南區區公所能結合地方共同辦理鯤喜灣樂活文化季活動,更以地方產業作為主軸,值得肯定,歡迎所有市民一起來參與,享受鯤鯓地區鮮蚵的美味。
農業局長郭伊彬表示,台南市蚵仔養殖業盛行,年產值約為全國3成、達四億之多,且是以浮棚垂吊式來養殖,所生產的蚵肉體形優美、肉質鮮甜,值得大力推廣,也希望透過此次南區區公所文化季的活動,鼓勵國人多採購在地美味新鮮食材。
從事廚藝工作已有近40年經驗的鯤鯓里陳金江里長表示,蚵仔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他命A、B、C及鈣、鈉、磷等營養,不僅風味佳,更有益健康。這次以鯤鯓當地現採的鮮蚵作為主菜,精心設計出八道鮮蚵佳餚,菜色包括大飽蚵福冷盤、蚵仔麵線、蚵仔菜圃鹹粥、翡翠鮮蚵羹、鮮炸蚵仔酥、新鮮水果、豆鼓蚵仔、脆酥蚵捲、鹹菜薑絲蚵、阿奇儂冰棒等。陳里長強調,單單菜色成本即已超過2500元,不過為了推廣鯤鯓地區產業,也配合公所鯤喜灣樂活文化季活動,不惜成本,絕對會以色香味俱全的廚藝,來展現鮮蚵的美味,讓參加的民眾,「吃飽又吃巧」。
四鯤鯓龍山寺主委吳志祥表示,這次配合公所舉辦鯤喜灣樂活文化季活動,除了3月13日晚間的蚵仔大餐外,當天下午四點,也由廟方指派專人進行龍山寺宗教建築導覽解說,歡迎大家來拜拜,同時享受美食。
區長劉啟崇指出,蚵仔大餐活動訂於3月13日晚間6時30分準時開菜,地點在四鯤鯓龍山寺廟埕,完全以當地現採新鮮肥美的蚵仔,作為料理,美味可期。預計席開100桌,每桌定價2500元,自即日起接受訂桌,訂桌專線,可洽南區區公所:06—2910126--226,鄭小姐,或洽四鯤鯓龍山寺:06-2620592,陳小姐。
南區區公所表示,活動當日現場並有台南歌唱藝術協會現場演唱台灣歌謠,台南歌唱藝術協會由宋亭萱老師於92年結合熱愛歌唱同好所創立,去年底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出第600場,場面盛大。此次也特別邀請該會演出,希望能讓現場民眾享受美食之餘,也能欣賞優質美妙的歌聲。

南區「鯤喜灣樂活文化季」系列活動,國小闖關遊戲等你來挑戰
臺南市南區區公所為推動鯤鯓、喜樹、灣裡地區文化,結合黃金海岸觀光資源和在地產業,將於3月12、13日,在喜樹路340巷附近廣場、鯤鯓龍山寺、灣裡萬年殿等地,舉辦「鯤喜灣樂活文化季」活動。

南區區公所指出,此次活動最大的特色,是結合區內七所國小的人本學程,在喜樹路340巷廣場,以「遊戲鯤喜灣」之主題所設置的闖關攤位,由轄內龍崗國小設置『四鯤鯓文化之旅』、省躬國小設置『神龍擺尾七鯤鯓』、喜樹國小設置『喜樹心體驗』、日新國小設置『祈福彩塩罐』、永華國小設置『勇闖鯤喜灣』、志開國小設置『電流急急棒』、新興國小設置『聰明投手樂』等。

公所表示,除了闖關攤位外,也特別由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學生,以畢業專題所開發的數位遊戲『瘋狂泡泡』為闖關內容。小朋友與家長們可以共同進行遊戲,一方選擇負責製造泡泡的小精靈,一方選擇主要角色。在歡樂的親子活動中,盡情發揮想像力,繪製不同軌跡及數量的泡泡,以便於取得各式各樣的積分水果,或是閃躲危險區域,甚至是打敗關卡中的大魔王;在遊戲過程裡,讓親子互動透過溝通與合作完成關卡任務。

此外,也特別由台南市立圖書館主辦『二手書交換』的活動,鼓勵學童愛惜資源,將已經看過的書籍,藉由活動來交換,既可以達到資源分享,又能節能減碳,減少浪費,歡迎所有學童、家長前來南區,參加具有教育意義的鯤喜灣樂活文化季。

南區區公所強調,希望透過闖關攤位的設置,讓學童更加了解在地的文化特色,增加親子間的互動,達寓教於樂之教育精神。此次的闖關卡,也特別與活動DM結合,活動DM將由學校系統發送,有意參加的學童也可以到現場服務台索取。完成闖關之學童,公所也會贈送紀念品乙份,歡迎所有學童前來挑戰,闖關時間為3月12至13日,上午十時到下午五時三十分。


發稿人:南區公所 課員-黃相忠

2011大台南全國音樂大賽2011年2月16日起受理報名

2011大台南全國音樂大賽2011年2月16日起受理報名

由台南市政府主辦,牧群室內樂團承辦之「2011大台南全國音樂大賽」將於4月登場,即日起至3月 2日受理報名,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藝術行政科科長黃宏文與承辦單位牧群室內樂團團長沈銘賢今(16日)共同於台南市政府永華市政中心召開記者會。
黃宏文表示,大台南全國音樂大賽至今已舉辦11屆,從中發掘優秀音樂人才,今年第12屆大賽適逢鋼琴之王李斯特誕辰200週年,更添活動意義,歡迎全國有意參賽之大專院校、高中職、國中小、幼稚園與及所有音樂學習愛好者,踴躍報名參賽。

牧群室內樂團團長沈銘賢表示,為推廣學校音樂教育普及化,教育部鼓勵各校至少成立一樂團、各校同學每人至少學習一項以上之樂器。在台南縣、市尚未合併之前,台南縣、市政府近年來即致力落實此教育政策,也相當有遠見,早在10多年前就聯合主辦此大台南全國音樂大賽,讓全國各級學校同學都有機會參賽,由此可見大台南地區藝文水準已成為全國之最。
本次記者會特別邀請多次榮獲台南市及全國銅管樂器獨奏、合奏比賽特優第一名的台南市後甲國中銅管五重奏現場示範演出,由校長:陳坤松,指導老師:陳慶忠主任、許育菁組長、邱秀珠老師率領台南市後甲國中銅管五重奏樂團5位優秀團員參與演出。

大台南全國音樂大賽特色為每年均禮聘全國各大學院校音樂系所最權威之專業教授,以及擔任國家管弦樂團、國樂團大師級的首席演奏家等,由數十位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且比賽成績均採電腦作業,賽後20分鐘內成績揭曉並公布於網站,供參賽者查閱,此乃有別於國內其他音樂比賽。因此,此音樂大賽被公認為國內最具規模、水準與公信力的音樂比賽,長期以來獲得全國各級學校師生及家長的肯定與青睞。

本音樂大賽為鼓勵學習各項樂器之同學勇於參賽挑戰,比賽項目種類多元,包括西樂、國樂所有樂器獨奏及團體重奏、齊奏、合奏等項目;西樂部分有:鋼琴、小中大低音大提琴、直笛、木管、銅管獨奏五重奏與國樂8項樂器及絲竹樂合奏。為維護賽程期間整體之安全,凡參賽同學都會加入團體意外平安險,且不另收費用。

為鼓勵身障同學不畏艱難勇於參賽挑戰,本大賽特別優惠報名費為1200元(一般生為1800元),為縮短城鄉音樂差距,凡金門、馬祖、澎湖、蘭嶼、綠島等離島地區同學報名參加比賽,亦優待報名費為1200元。學校及音樂班集體報名亦有優待,凡報名個人獨奏每滿20人次(合奏僅以2人次計)集體報名者,其中1人可享免費優待。每滿10人次,即加贈「紀念鋼琴之王李斯特誕辰200週年」精緻樂譜袋1個,以鼓勵集體報名參加。

今年適逢鋼琴之王李斯特誕辰200週年紀念,活動特別以印有李斯特肖像設計製作精緻紀念樂譜袋,贈送予每位參賽同學,限量訂製,只送不賣,送完為止,請勿失良機,且茲因今年為兔年,大賽特別以交趾陶玉兔製作獎牌,於比賽公布成績後,當場頒贈得獎者。

為破除刻意塑造明星學生並避免惡性競爭,今年仍繼續設有「跳級特別榮譽獎」,凡該項目曾經榮獲本大賽第一名者,鼓勵禮讓並可跳級參賽,其目的為讓更多同年級同學也有機會獲獎。由於此全國音樂大賽由台南市政府主辦多年且為少數全國性公辦之音樂大賽,因此,參賽得獎者之成績紀錄,均可做為日後參加各級學校推甄加分之依據參考。

今年音樂大賽從2月16日至3月 2日受理報名,歡迎全國有意參賽之大專院校、高中職、國中小、幼稚園與及所有音樂學習愛好者,踴躍報名參賽。音樂大賽相關之指定曲目、報名表、海報、簡章已分別寄送全國各級學校,或請逕自全國音樂大賽網站http://www.cheer100.com.tw 下載。
亦可逕向承辦單位牧群室內樂團(70163台南市東區裕和路36號)報名,洽詢電話:06-3310700,一律採取通訊報名。

發稿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藝術行政科
發稿日期:100年2月16日
新聞聯絡人:呂苑霖06-2991111轉8093

【音樂大賽比賽時間地點】:
1.2011年4月9日(六)
比賽項目:國樂(琵琶、柳琴、揚琴、箏、阮咸、南胡、笛、笙、嗩吶、絲竹樂合奏)
比賽地點:(1)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2)台南市德光中學國際會議廳
2.2011年4月10日(日)
比賽項目:小提琴獨奏、小提琴齊奏
比賽地點:(1)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2)台南市德光中學國際會議廳
3.2011年4月10日(日)
比賽項目: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鋼琴三重奏、弦樂四重奏
比賽地點:(1)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2)台南市德光中學國際會議廳
4.2011年4月16日(六)
比賽項目:鋼琴獨奏
比賽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比賽項目:管樂(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小號、法國號、長號、
薩克斯風、木管五重奏、銅管五重奏)
比賽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5.2011年4月17日(日)
比賽項目:鋼琴獨奏
比賽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6.2011年4月17日(日)
賽項目:直笛獨奏、直笛四重奏
比賽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2011/05/27林昭亮小提琴獨奏會

2011/05/27林昭亮小提琴獨奏會

5/27(五) 19:30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
鋼琴:強.木村.帕克
獨家贊助:台灣賓士

│曲目│
史特拉汶斯基:義大利組曲
拉威爾:哈巴奈拉舞曲、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德布西:美麗的夜晚
浦朗克: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19
李斯特:大二重奏協奏曲,作品128

小提琴巨星林昭亮挑戰前衛 透視印象樂派
身為音樂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獲得英國「留聲機唱片獎」的華人演奏家,林昭亮成名二十多年來巡演世界各地,以其真摯情感與細膩琴音,感動各國無數樂迷,被公認為音色甜美且具說服力的小提琴家。即使已走遍天下、名滿小提琴樂壇,林昭亮從不曾忘懷家鄉。極為重視亞洲巡演的他選擇以音樂傳達對這塊土地及人們的無盡熱愛。

今年林昭亮將以暌違已久的獨奏會形式登台,並少見地帶來全場純西方古典樂的近代作品,挑戰印象樂派的法國名家-德布西、拉威爾、浦朗克的經典小品,以不斷超越自我為使命的林昭亮將醇美詮釋當代多變的革新音樂形式。

│購票資訊│
台南場:8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 貴賓特區
台北場:8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3000 /貴賓特區
學生票:500

*12/27(一)9:00起至1/24(一)19:00止,MNA會員及賓士車主透過MNA預購票券享9折優惠,學生票與貴賓特區恕不適用此優惠。1/25(二)中午12:00後MNA會員及賓士車主透過MNA購票恢復95折。
*台南場次:即日起全省年代售票系統啟售。
*台北場次:1/25(二)中午12:00起,全省年代售票系統啟售。
*學生票:恕不開放預購,1/25(二)中午12:00起,全省年代售票系統同步啟售,請憑學生證至端點購買,一證一票。
*賓士車主專屬禮遇請洽車主專線:(02)6639-8998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資訊更動權

2011/3/26指揮大師祖賓.梅塔與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

2011/3/26指揮大師祖賓.梅塔與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

由指揮巨擘祖賓‧梅塔親自領軍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百人編制呈獻馬勒《巨人》交響曲與義大利歌劇音樂精華;華人樂壇之光-林昭亮精湛演繹拉威爾、德布西等多首近代法國作曲家作品,指揮大師與重量級國際樂團、小提琴巨星,將分別為府城帶來開春藝文新氣象。

祖賓.梅塔 當代指揮巨擘
出身於印度孟買一個西方古典氣息濃郁的家庭,梅塔自小即在父親創辦的孟買交響樂團與音樂為伍,培養日後其對古典樂的敏銳感受及高度掌握。22歲時贏得英國利物浦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後,各國頂尖樂團邀約隨之不斷,梅塔更因此成為維也納愛樂及柏林愛樂史上最年輕的指揮。時至今日,大師已在指揮界裡縱橫超過半個世紀,與全球頂尖樂團共同演出超過兩千場。

梅塔擔任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已長達二十五年,兩者曾共創許多歷史時刻,包含在世界盃足球賽決賽之夜三大男高音首度同台時,梅塔帶領樂團的完美演出、以及於北京紫禁城搬演普契尼知名歌劇《杜蘭朵公主》,為二十世紀樂壇創舉。

來自佛羅倫斯 詮釋歌劇最權威樂團
歌劇發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五百多年來成就深厚藝術底蘊。來自歌劇起源地的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被公認為詮釋歌劇的權威樂團,與吸引全球數十萬樂迷在初夏時節前往佛羅倫斯朝聖的五月音樂節於同時期成立。數世紀的文化洗禮與阿巴多、小澤征爾等巨匠的指揮奠定樂團正統演繹義大利歌劇的地位。

首度造訪台南古都的指揮大師與樂團本次將以歌劇序曲揭開序幕,一窺義大利音樂偉大精華,繼之以馬勒「巨人」帶來氣勢萬千,特別演出作曲家原創五樂章,紀念交響巨人逝世一百週年。

指揮大師祖賓.梅塔與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
Zubin Mehta and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Orchestra
3/26(六) 19:00 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
台南共同贊助:LEXUS

│曲目│
威爾第
交響樂曲《西西里晚禱》歌劇序曲
交響樂曲《露易莎.米勒》歌劇序曲
交響樂曲《命運之力》歌劇序曲

馬勒
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原版五樂章
第一部 來自青春歲月、花之音樂、果實與荊棘
I. 無盡之春 II.花之樂章 Ⅲ.乘風航行
第二部 人間喜劇
IV.觸礁!卡洛畫風的送葬進行曲 V.由地獄至天堂


│購票資訊│
台南場:1500 / 2000 / 2500 / 3000 / 3600 /貴賓特區
台北場:1800 / 2400 / 3000 / 3600 / 4800 /貴賓特區
學生票:1000

*即日起至1/24(一)19:00止,MNA會員及LEXUS車主透過MNA預購票券享9折優惠,學生票恕不適用此優惠。1/25(二)中午12:00後MNA會員及LEXUS車主透過MNA購票恢復95折。
*台南場次:即日起全省年代售票系統啟售。
*台北場次:1/25(二)中午12:00起,全省年代售票系統啟售。
*學生票:恕不開放預購,1/25(二)中午12:00起,全省年代售票系統同步啟售,請憑學生證至端點購買,一證一票。
*LEXUS車主專屬禮遇請洽車主專線:(02)2708-6078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資訊更動權


指揮祖賓.梅塔資訊

當代指揮傳奇 祖賓.梅塔

指揮家祖賓.梅塔精深的藝術造詣,對音樂的奉獻,讓他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無價珍寶。---甘迺迪中心董事長 舒瓦茲曼

來自孟買的世紀指揮大師
1936年,祖賓.梅塔,波斯貴族後裔,出生於印度孟買,一個充滿歐洲古典音樂氣息的家庭,他的父親莫里.梅塔自己也是位指揮家,更是印度第一個交響樂團,孟買交響樂團的創辦人之一,祖賓.梅塔的音樂教育也是由他一手啟蒙。梅塔的成長過程充滿了音樂,家中來來去去的賓客都是音樂家,談論的內容也是音樂,當然父親最常與他分享的更是音樂。

年幼的梅塔當然也像一般小孩一樣愛玩,但是他更愛坐下來聽父親與樂團彩排與演出,常常專心聽著父親帶回來的唱片。當父親因為工作而遠離家園時,祖賓.梅塔有時也被直接交給樂團看管,成年後的梅塔曾經笑稱:「我一出生就被古典音樂洗腦了。」

梅塔在投入專業音樂訓練前,曾經有過行醫的念頭,但很快就轉往維也納音樂院追隨史瓦洛夫斯基學習指揮,在這裡他和阿巴多還有巴倫波英都是同學。1969年,他演奏低音大提琴,與巴倫波英、杜普蕾、祖克曼以及帕爾曼共同演出鱒魚五重奏,留下珍貴的錄影,後來五人都成為享譽國際的大師級人物,如今杜普蕾因病早逝,這段五人年輕時的回憶更彌足珍貴。

一帆風順的指揮生涯
22歲那年,祖賓.梅塔拿下利物浦國際指揮大賽首獎,隨即受到國際矚目,三年後就陸續獲得指揮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演出機會,並接下皇家利物浦愛樂的助理指揮工作,不久更成為蒙特婁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同時他又在1962年接下洛杉磯愛樂的音樂總監職務,一直到1978年卸任。1977年開始擔任以色列愛樂的音樂總監,四年後就因為傑出貢獻而被推舉為終身音樂總監。他曾多次帶領該團前往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舉行過兩千多場的音樂會。1978年他又接下紐約愛樂音樂總監一職,一待十三年,成為該團有史以來任期最長的指揮。他在1985年以首席指揮的身份接掌義大利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

迷人的風采與音樂造詣為梅塔創造許多音樂之最:他是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愛樂最年輕的指揮,以色列愛樂的首任也是至今唯一的音樂總監。畢勤爵士過世的那個晚上,祖賓.梅塔首度登上倫敦的指揮台,成為史上第一個指揮英國主流樂團的印度指揮家。1990年他在義大利指揮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演出世界盃足球賽決賽之夜,備受關注的不只是球賽,帕華洛帝、多明哥與卡列拉斯首度同台飆歌,更搶下全球媒體焦點。 1998年,梅塔和中國導演張藝謀合作,指揮同個樂團演出《杜蘭朵公主》,在北京紫禁城現場搬演,又是一次轟動國際的藝文大事。

梅塔和以色列愛樂的親密關係,是樂迷津津樂道的話題。1936年猶太人小提琴家修柏曼邀集75位猶太音樂家在台拉維夫成立樂團,旋即掀起大牌音樂家爭相支持參與以色列愛樂的熱潮;梅塔、巴倫波英、小提琴家帕爾曼等人是奔向以色列愛樂的同夥人,六日戰爭爆發期間,梅塔從歐洲搭乘一架裝滿彈藥的飛機趕抵以色列,他在伯利恆指揮以色列愛樂演奏威爾第安魂曲,至今仍令許多樂迷肅然起敬。梅塔認為:「音樂讓我們團結在一起,音樂讓我們不再懼怕,音樂是促進世界和平的最佳途徑之一。」梅塔也曾經率領以色列愛樂訪問蘇聯、印度,完成突破政治藩籬的歷史性之旅。


音樂事業再創高峰 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
祖賓.梅塔在1985年開始擔任義大利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至今已長達二十五年。樂團與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同時間成立,在歐洲的地位舉足輕重,更在梅塔的帶領下,進軍世界;梅塔在樂團的傑出表現中,再次登上事業高峰。1990年在義大利的第十四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之夜,他們攜手創造、也見證歷史;1998年,跨國製作的全本歌劇 《杜蘭朵公主》,梅塔與樂團在遙遠的東方共同完成了卡拉揚未竟的夢想。

梅塔首度指揮歌劇是1963年在蒙特婁演出《托斯卡》,他對歌劇知識的深度了解與恰如其分的詮釋風格立刻引起好評,隨即又與世界知名的歌劇院合作,其中包括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米蘭史卡拉劇院等等。1998接掌以歌劇演出著稱的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可說是眾望所歸。

與卡拉揚相遇
在維也納求學的那段期間,梅塔總算能在著名的音樂廳親身體驗現唱音樂會,不再仰賴父親的老唱片。在自傳The Score of My Life裡提到一段讓他難以忘懷的經驗:「我走過維也納愛樂廳,突然靈光一閃,我從後台轉了進去,那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四號交響曲。我聽過這首曲子,父親有一張由庫塞維斯基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錄音,但這次就算隔著一道門,聽起來也完全不一樣。我再一次感受到純粹的音樂魔力。再往裡面走去,那裡有道門,門上的鏡子可以看到舞台,卡拉揚就站在那裡。我沒見過他本人,只看過他的照片,但那肯定是他。我躡手躡腳溜進觀眾席,瞠目結舌站在那裡,沒有人發現,也沒有人趕我走。這是我跟卡拉揚的邂逅。我再一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憾,大開耳界,那才是真正的音樂,真實地感受到音樂,不只是想像而已。」

後來與卡拉揚面對面,卡拉揚得知梅塔即將前往美國,他告訴梅塔:「要當心,因為在美國要指揮很多場節目,會重複很多次,當心別把音樂會變成例行公事。」梅塔沒有忘記卡拉揚的話,而他本身對音樂工作也總是投注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梅塔認為,這不只是來自他對音樂的熱愛,更是來自音樂本身的呼喚。


全人類的無價珍寶
甘迺迪中心董事長舒瓦茲曼曾說:「指揮家祖賓.梅塔精深的藝術造詣,對音樂的奉獻,讓他成為全人類的瑰寶。」梅塔曾經獲得無數獎座肯定,1978年,梅塔接任美國紐約愛樂首席指揮,就職音樂會那天,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致電恭喜他:「你是東方人的驕傲!」1990年,他在最挑剔的音樂家—維也納愛樂團員—的票選下,擔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指揮,成為史上第一位進入維也納金色大廳,指揮這個全世界最多人收看的音樂會的亞洲指揮。

梅塔在音樂世家成長,得天獨厚,他曾經感性地表示:「我是少數被眷顧的人,每天早晨醒來,都能感觸到音樂的精神。」祖賓.梅塔充分利用他的優勢與天才,為世界打造無數美好的音樂演出,我們無法想像音樂版圖裡,如果少了這位世紀大師,會是怎樣的光景。

樂團資訊
正宗歌劇權威
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

齊聚一堂,詩歌音樂翩然起舞,唱和節奏,悠揚的聲線在空氣中迴盪…
這是場景發生在十六世紀末的佛羅倫斯,二十世紀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也是五百多年歌劇的開端。

藝術之都的文化瑰寶
文藝復興發源地,但丁的故鄉,米開朗基羅大衛像的所在地,第一架鋼琴原型誕生地,佛羅倫斯擁有得天獨厚的藝術底蘊。每年吸引許多歌劇愛好者前來朝聖,尤其每年五、六月,五月音樂節更是愛樂者行事曆上的焦點。1933年創立的「五月音樂節」原來計畫三年舉行一次,1937年開始演變成年度音樂節,與德國拜魯特的瓦格納音樂節與奧地利的薩爾茲堡音樂節齊名,是歐洲歷史最悠久、最馳名的音樂慶典之一。

再現歌劇的新生命
五月音樂節中,每每整理並推廣許多早已蒙塵,但卻在藝術洪流中不可或缺的歌劇,如羅西尼、董尼才第、貝里尼與威爾第早期作品,並配合了音樂會、芭蕾舞劇、與獨奏會多采多姿演出。特別是在歌劇表演上,五月音樂節在製作上的大膽創新、還有推廣罕見戲碼上,屢屢成為全世界的焦點話題。音樂節不停地吸引對充滿野心的製作不可或缺的傑出演出者—指揮、獨奏家與歌唱家—輔以創新的導演與舞臺設計,他們用天賦創作正統的音樂與傳統歌劇的「再詮釋」。

聲望斐然,正宗詮釋義大利歌劇
音樂節的重要主角為「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是世界最具聲望,詮釋義大利歌劇的樂團。最初的團名是佛羅倫斯長期樂團,由指揮家庫宜(Vittorio Gui)於1928年創立,長期以來都負責佛羅倫斯市立歌劇院的主要演出工作,後來庫宜在1933年創辦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時,也是由該樂團負責音樂節所有的演出事宜。偉大的指揮家和演奏家的加入保證了該團高水準的演出,曾與許多世界知名的指揮家合作,包括赫赫有名的慕提( Riccardo Muti) 、小澤征爾 (Seiji Ozawa)、阿巴多 (Abbado),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曾經指揮該團;歌劇女神卡拉絲 (Maria Callas) 在這裏初次登臺;羅斯托波維奇 ((Rostropovich)從這裡揚名義大利;許多作曲家也曾指揮該團,包括馬斯康尼 (Pietro Mascagni)、理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亨德密斯( Paul Hindemith)、巴爾托克(Bela Bartòk)和史特拉汶斯基 (Igor Stravinsky)等。


2011亞洲巡演
指揮大師祖賓.梅塔自1985年上任樂團指揮以來, 25年間率領樂團演奏了許多重要作品,梅塔與樂團的傑出表現相輔相成。1990年在義大利的第14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之夜,三大男高音首度同台,梅塔指揮樂團演出,他們攜手創造也見證歷史;1998年,跨國製作的全本歌劇 《杜蘭朵公主》在北京紫禁城上演,梅塔與樂團在遙遠的東方共同完成了卡拉揚未竟的夢想。 2011年3月,120多位音樂家們再度啟程回到亞洲,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重要城市進行演出,以歌劇序曲為巡演揭開序幕,讓樂迷一窺義大利歌劇偉大精華,威爾第的《西西里晚禱》序曲、《露易莎.米勒》序曲、《命運之力》序曲;除了歌劇之外,指揮大師梅塔更為了紀念馬勒這位偉大的作曲家逝世一百週年獻上《巨人》交響曲,完整演出交響巨人原創五樂章。親近大師,再登音樂藝術的極致殿堂。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06-2692864

機器人孩子如何愛學習?

機器人孩子如何愛學習?
 
天是藍的、花是紅的、草是綠的,
大人習慣用規定框住孩子的想像力,
像機器人般的孩子怎會有學習熱忱?
最近報上有好幾篇文章在討論大學生對學習沒有熱忱,早上爬不起來上課的問題。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在上圖畫課時,聚精會神的在畫,老師走過去問她在畫什麼,她頭也不抬地說,「我在畫上帝」,老師笑起來說,「可是,親愛的,沒有人知道上帝長的是什麼樣呀!」,小女孩說,「他們馬上就會知道了。」
在孩子小時候,他們很有自信,問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有沒有創意,全班都舉手;問大學生同樣的問題,舉手的寥寥無幾。
是什麼讓這些充滿了自信、有創意的孩子在受完教育、走出校門時,變成沒有自信、前途茫然、不知自己要做什麼的年輕人呢?
英國的羅賓遜爵士(Sir Ken Robinson)直指「教育」。他說,「太多的孩子沒有被放對地方,沒有把他們真正的能力發展出來,大部份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事,就這一點而言,這些學生根本不知道他們自己是誰。」他的話令我悚然而驚,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件事。
一群父母和老師帶著學生在公園寫生,我經過時,看到一位母親俯身在修改她兒子的畫,「雲不是這樣畫,它是一朵一朵的。」,孩子抗議說,「媽,我不要這樣畫。」母親不為所動,繼續修改。再走過去,看到老師在修改樹的畫法,嘴裡說,「樹應該這樣畫,咦,你怎麼把狗塗成紫色,哪有紫狗?」
聽到這裡,我不禁微笑起來,對這些孩子來說,雲是什麼樣、樹該怎麼畫、狗是什麼顏色都沒有關係,因為他畫的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他心中想要的。
對一個語言能力還未發展好的孩子,畫圖是把心中的意思表達出來,所以沒有應不應該的問題。創造力的定義本來就是「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規定太多、約束太緊就不會有創意出來了。
小孩子畫他的感覺,非常純真有創意,但是我們大人偏要規定他:天是藍的、花是紅的、草是綠的,於是每個人畫出來的畫就一模一樣了。我們過去沒有覺得不對,認為教育就是教紀律,要求整齊劃一,忘記了大自然就是要使人不一樣,不然為什麼給每一個人不同的臉呢?我記得小時候父親跟我們打謎語,猜一個「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的東西」,謎底是臉。父親說,人都有五官七竅,但是部位配合,變化無窮。我們不可能把臉統一,標準化,所以教育也不應該把人統一、標準化。父親說當每一個人都一樣時,你就不需要存在了,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你了。
看到現在教育愈來愈制式化,連沒有換季、天氣再熱都不准穿短袖這種不合理的規定,校方都不准變通,孩子能不被我們教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機器人嗎?如果是機器人,我們能要求機器人有學習的熱忱嗎?
作者: 洪蘭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觸動人心 就會有品

觸動人心 就會有品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教化人心,人心感動,
就會做出行動。以獎賞誘之雖可,
但小心別落入重量不重質的陷阱。
最近「品德」兩字很熱門,在飯局上我聽到一位教授說,宗教勸人為善是利誘,為求好報才去做好事是不對的,不能再用做好事記點,憑點數換獎品的方式去推品德教育。許多人頻點頭,大家都記得當年推動閱讀時是計量的,頒發了許多小博士獎狀,但是有多少成效,大家心裡有數。
小時候,廟裡閻王殿前都貼有一副對聯「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做善事不能有目的,有目的叫「沽名釣譽」,君子不齒。但是天下上智者少而凡民多,宗教和法律都是為凡民而設的,聰明才智高者,自己會去反思、反省,不需要法律的規範、宗教的勸說,但是大部份老百姓是需要的,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法律和宗教它的對象本來就是「學而知之」以下的人,所以它的陳義不可以太高,做的方式不可流於形式。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藉鬼狐之口,用因果報應來勸人為善。他說,「聖賢之為善皆無所為而為者也,有所為而為,其事雖合天理,其心已純乎人欲矣。故佛氏福田之說,君子弗道也。」他本人並不相信種福田,但是他認為這種標準「用以律己則可,用以律人則不可;用以律君子則可,用以律天下人則不可,」因為「聖人之立教,欲人為善而已,其不能者,以誘掖以成之,不肯者,則驅策以迫之,於是乎刑罰生焉。能因慕賞而為善,聖人但與其善,必不責其為求賞而然也。」
先有感動才會有行動
品德教育以教化人心為目的,最怕陳義過高變成空談。善有善報雖然是利誘,但是用蜜糖抓到的蒼蠅比較多。人要先有感動才會有行動,蒙古有句話非常的好,「用言語殺死的獵物搬不上馬;用嘴巴殺死的獵物剝不了皮,」不做,什麼都是空的。
但是,推動有品並不一定要花很多的錢,品味跟錢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有意境,品味就出來了。曾經有幾個窮秀才賭東道,用十個銅板來做菜,規定每一道菜都得是唐詩的句子。一個秀才花一文錢買豆腐渣,再花一文錢買?菜,剩下的八個銅板買了兩個雞蛋。他的第一道菜,幾片?菜配上兩個蛋黃,叫做「兩個黃鸝鳴翠柳」;再把蛋白撈出一溜平攤,這叫「一行白鷺上青天」;把豆腐渣堆在?菜擺的方框裡,這叫「窗含西嶺千秋雪」;最後把兩個雞蛋殼弄一碗清水漂起來,這叫「門泊東吳萬里船」。這菜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只花了十文錢而已。
人民有品味,品德、品質自然帶出,從藝術教育著手是對的,千萬不可再讓各校以申請專案的方式來推行,重蹈早期推動閱讀時只重量而不重質的覆轍。
作者: 洪蘭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培養領袖氣質的方法

培養領袖氣質的方法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跟他遇事是否沉著穩健、有沒有膽識很有關係。這個人格特質就是我們所謂的領袖氣質,它一部分是天生,一部分是後天的養成。
  林則徐年輕時家貧,在福建省長樂縣的縣衙做個小小的文書吏。有一天縣裡突然接到福建巡撫張師誠四百里加急的文書,捕拿江洋大盜林則徐解省。縣令知道林則徐一向自律嚴謹,絕不可能是江洋大盜,但是上級的命令又不可違抗,便勸他逃亡,願給他盤纏行資。林則徐不肯,說「苟有罪,不逃刑,無則可大白於世,不能含糊了事」。
  到了撫轅,才知道原來張師誠看到林則徐寫的簽呈文字簡潔有條理,很欣賞他,卻不知他的人品如何,便用這個方法來試他的膽量,看他有沒有「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涵養。看林則徐果然來報到,很是滿意,便把林則徐留在巡撫的轅門,做他自己的祕書。
  過年時,巡撫照例要向皇帝拜表賀歲,張師誠便命林則徐寫這個黃綾奏摺。林則徐恭楷寫好了之後,以為是例行公事,等巡撫看過便可以發送出去。想不到張師誠蘸筆在奏摺上改了幾個不相干的字,叫林則徐回去重謄,要等他回來看過才可發送,送出後才可回家過年。
  這件事換做別人就會生氣了,已經除夕了,大家都趕著回家過年,這一、兩個字可改可不改,無關宏旨,為何要故意挑毛病呢?但是林則徐沒有抱怨,提起精神恭楷寫過,等待張巡撫回來看,結果一直等到天亮,巡撫才回來,他注意看林則徐的表情,林則徐臉上沒有不悅的神情。
  於是張師誠跟林則徐說:「以前看你的字愈到結尾愈有精神,這是很難得的,今天用這個方法來試你的涵養,現在看來你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他最後講了一句:「吾兄他日功業將勝吾萬萬,願以子孫相托。」林則徐後來果然不負張師誠的提攜與期望,做到晚清名臣。
  一個人能成偉人,一定有跟別人不同的地方,膽識原是只有在突發情境中才可觀察到。張師誠懂得如何觀察人,如果林則徐是千里馬,張師誠可算是伯樂了。
  沉著穩重也可以在生活中訓練,平日多讓孩子做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不同情境,觀察到不同人的反應。最主要是萬一事情做錯,不要大聲斥責,使孩子心生恐懼以後不敢再試,更不可過度責罵,使孩子因怕被罰而委過他人。
  科學家已在大腦中看到沙盤演練的效果—看到別人做或想像自己做這件事,跟實際動手做活化的是同一個神經迴路。對孩子要訓練他、培養他,讓他像林則徐一樣,對自己有信心,沒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坦然面對不測;盡心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如果抄寫文書是自己的責任,那麼除夕夜不能回家也不能抱怨,因為那是自己的工作。多讓孩子看偉人傳記,不論這人在時空上離我們多遠,我們都能從他的言行中學到他成功之道。
作者: 洪蘭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給孩子開啟世界的鑰匙

給孩子開啟世界的鑰匙
 
最近擔任一個比賽的評審,發現台灣的孩子想像力豐富,創造出很好的點子,冠軍隊的表現尤其好,主辦單位在頒完獎後問他們:為什麼別人都抱怨來不及,他們做完了還有時間修改、做得比別人完善。
 原來他們三人是高中同學,他們的導師深切感覺到時間分配、生活紀律是學習的基本功,所以很注重課本以外的實用知識。老師要他們善用時間,每星期五下午放學前做出這個週末的時間分配表,把一天分成三個時段,依自己的需求,填入要做的功課,如果上午做了數學,下午就換成準備工藝課材料,將動腦與動身體區隔開來。當一切按照計畫進行,玩的時候就可以安心的玩,不必擔心功課還沒做而玩得不盡興。所以他們三年來養成了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由於出社會以後要靠朋友,加上現在又是個科技整合的社會,講求團隊合作,老師把班上工作分成小組,要他們學習合作。而且每個人都要輪流做班上的幹部,因為事非經過不知難,批評別人很容易,但是等到自己做時,不見得做得比別人好,所謂「見人挑擔不吃力」,所以老師一直強調合作時的「給」與「取」。
 這次在決定參賽後,他們一如以往,先列出所有的工作,再依自己的長處認養工作,然後每週聚會討論並確定進度,因此他們能在寒假時做完所有工作,留下一週反覆練習上台報告的內容與台風,最後拿到第一名。
 他們的話讓我非常感動。王爾德說,真正的學校應該是街頭(The real schools should be the streets.),我們要教學生實際用得到的東西,老師不必用甜的分數討好學生,只要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然會記得老師。大園空難時,一位研究生來跟我請假去參加公祭,因為他看到國中的一位老師在罹難者名單中。他說這位老師很嚴,還會打人,但這位老師幫助他奠定了理化的基礎,讓他能有今天,所以他想去參加公祭。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現今的網際網路社會,學生自己可以上網找到很多的知識,老師的責任,說實在的,只剩下傳道了。我們應該儘量教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天下的知識是教不完的,但只要教會他讀書的方法和做事的態度,就像給了他開門的鑰匙,以後世界就是他的。
 求學本來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是這個「引進門」不是靠不停的考試,而是靠他從生活中去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可以分辨出單獨(alone)與孤獨(lonely)的差異,可以一個人獨處而不寂寞,不需要一回家立刻打開電視來避免孤獨感時,教育就成功了。
 但願台灣的每個人都能看到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 洪蘭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用心,決定成敗的關鍵

用心,決定成敗的關鍵

一位老師跟我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是不用功,而是不用心。叫他做的都會按照吩咐去做,只是不用心去想中間的關係,以致辛苦讀進去的資料沒有放對地方,變成白讀。另一位老師說,不只孩子不用心,連大人也不用心,她跟朋友約在高鐵車站見面,朋友臨時有事不能來接她,請別人代勞,但竟然沒有把見面地點的細節告訴來接的人,害她在車站多等了半個多小時。她生氣的說:「換人接沒關係,但要講清楚,怎麼可以這麼不用心,丟下一句『去幫我接』就不管了。」
在心理學上有個墨菲定律(Murphy’s law):假如事情有可能出錯,就會出錯(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很多意外就是這樣發生的,說話者沒有用心想一下聽話者的背景知識,陰錯陽差,悲劇就發生了。
哈佛有位教授在上課時問學生:「下課前,有時間聽我講個故事嗎?」學生都看看手錶說:「當然有。」他再問學生:「現在是幾點?」結果剛剛看過手錶的學生又再看一次錶才能回答。我們納悶:「不是才看過時間嗎?怎麼不知道現在幾點?」他說:「學生第一次看手錶時,不是看時間,而是在看離下課還有幾分鐘,夠不夠讓老師講故事,所以就不知道時間是幾點,必須再看一遍。」
其實我們看東西不是用眼在看,是用心在看,你只看得見你預期看見的東西(All that we see are our visualization, we see not with the eye, but with the soul.)。我們從小學會在特定情境中尋找特定東西,心中所預期要找的東西,會使我們忽略了不在預期中的環境物件,因此就視而不見了。
這種只看一件東西的標準答案教育方式,對創造力非常不利,因為創造力的定義就是「在每個人都看到的東西中,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孩子必須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才會產生創意。在還有八天才出生的小貓大腦攝影上,我們看到牠大腦神經元有密密麻麻的神經連結。但等牠變老時,同一個神經元的神經連結已不像小時候那麼茂密。用進廢退,只剩下常用的變得很粗大,不用的已被修剪掉了。神經連結得愈密,愈容易觸類旁通,所以小孩的創造力常比大人好,他們常看到大人沒看到的東西。
凡事用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科學上,一個問題界定得好,答案就出來了一半,誠如大家熟知的「季諾的弔詭」(Zeno’s Paradox):如果每次都朝目標前進一半的距離,將永遠無法到達目標,也就是說,如果每次朝家門走一半的距離,將永遠進不了家門。但是如果把這個詭論倒過來,每次只朝目的地走一小步,不論這一步有多小,總有一天可以到達目的地。所以應該鼓勵孩子去做,即使做得慢,也總有一天會達到目標。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生的任何問題都在於我們如何去界定它,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不要怕孩子學得慢,只要用心,一定會成功。
作者: 洪蘭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用金錢當獎勵的危險

用金錢當獎勵的危險

一位家長寫信給我,說她一直奉行「鼓勵替代懲罰」,所以把給孩子的零用錢換成幫忙做家事的酬勞,例如:倒垃圾、洗碗一次50元;清理房間、考一百分100元……。一開始還好,現在老大升上國中,老二念五年級後就不靈了。如果他們不缺錢就叫不動,老大還會說現在通貨膨脹,媽媽付的錢兩年沒有漲價,要求加薪。她來信問怎麼辦?
在行為主義盛行時,心理學家發現飢餓的動物進了實驗室後,會很努力的工作以換取食物;哈佛大學的史金納更訂出了有名的報酬率。但是後來發現,猴子會為了好奇心去做沒有報酬的行為,好像除了胡蘿蔔與棒子之外,還有別的成分在內,於是心理學家開始尋找。
有一個實驗是把受試者隨機分成A、B兩組,請他們到實驗室來拼樂高,一連做3天。第一天,兩組都無酬;第二天,A組如果成功拼出一張圖可得到6美元的酬勞,B組無酬;第三天,A組回復無酬,B組則始終無酬。實驗進行到一半時,實驗者藉故離開10分鐘,請受試者等他一下。他其實是到隔壁的觀察室去觀看。結果發現,第一天,兩組人在他離開後都繼續把圖拼完,平均做了4分鐘才停下來休息,表示他們對玩樂高是感興趣的。第二天,A組因為拼完一圖可拿6美元的酬勞,就很勤勞的做;B組仍然跟昨天一樣,做了4分鐘後停下來休息。但第三天情形就不同了,A組因為沒有酬勞了,工作的熱情馬上下降,而B組還是一樣。
也就是說,如果拿金錢去鼓勵某個行為,行為者會失去內在的驅力,短期內很有效,但是長期下來動機會降低,工作會難以為繼。這是為什麼用錢去鼓勵孩子考一百分,久一點後常常會無效。我們如果想要激發孩子的進取心,不可以把重點放在金錢報酬上,要想辦法激發他的榮譽心和自我價值;不能把學習轉換成商業交易,一旦變成商業行為後,就會失去自主性和創新。
另一個研究是找了23名畫家,請他們自己選出10幅受委託和10幅非委託的畫,送去給藝術評鑑家就創意做評鑑。結果發現,受委託的作品評價遠比自由作品低,因為被人委託時,心中不自覺有綁手綁腳的感覺,創意就低了。人必須做自己的主人才會有成就感,金錢會使創意降低。
因此,如果工作是呆板無趣,薪水愈高表現愈佳,因為這種工作無內在激勵可言;但只要牽涉到最基本的內在認知,光談報酬就不行了。人異於禽獸的地方就在此,人有自我激勵、自我滿足的心。所以,要孩子做家事,不要付他錢,要讓他看到做家事的意義,例如替母親分勞、家是建立在彼此的義務上,所以家人必須相互幫忙……;考一百分不要給他錢,學習的目的不是成績單,成績單只是回饋的一種方式……。理想和熱情會支持一個人一直往前進,金錢只會使人怠惰,父母不可不慎。
作者: 洪蘭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3萬元的學費,她已經花了8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後,能改變嗎?」
其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1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1995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見,覺得很挫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4次,他說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可見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作者: 洪蘭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新遊牧時代─追尋文化,構築創意

新遊牧時代─追尋文化,構築創意

今年北藝大文化資源學院於12月2日~4日舉辦「文化資源經典講座暨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主題定為「新遊牧時代─追尋文化,構築創意」,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其實,「移動」或「遊牧」本來就是藝術家及藝術工作者的工作特質,尤其在表演藝領域特別的明顯。
所謂的「新遊牧時代」指的是一個藝術、文化能量在各地流動的新時代;在「新遊牧時代」,藝術家及藝術工作者主動追尋文化資源,在各處移動,並構築他們獨有的創意,不僅讓創意生態更加活絡,透過這些「新遊牧民」,藝術之美也得以做更多、更好的分享。
以北藝大為例,北藝大也經歷了兩次的「遊牧」,從一開始的台北市國際青年活動中心到後來遷校到蘆洲,又再從蘆洲遷到現在這個美麗的地方「關渡」,為得就是追尋一個更好的教學與創作環境。而北藝大的師生每年不斷地到海外參加展演、教學活動,積極爭取各種曝光並推廣藝術的機會,就是為了讓別人看到我們,同時,也從外面尋求一些刺激及學習的機會。
我再舉一個例子,今年剛滿65週歲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從1945年創團以來,培養出許多優秀的藝術文化工作者,為台灣藝文界帶來非常大的生態改變;而樂團除了於全台灣巡迴演出、推廣之外,也長期致力於中小學音樂班的教學與台灣省音樂教育人員研習會,可以說是數十年來台灣音樂教育蓬勃、國際音樂人才輩出的主要推手。
在65年的歲月當中,國臺交一共經歷了三次重要搬遷,從台北到台中,又從台中至霧峰,直到1994年才遷移至目前的團址,而樂團的規模也從初創時期的小而美發展成目前的龐大編制。雖然,樂團的重要性難免會受到整個環境變遷的改變,但不管團址如何移動、社會如何變遷,國臺交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有影響力的表演團體,這點始終是不變的。
過去,表演藝術團體或個人為了追尋一個曝光發表的機會,並接觸更多的觀眾,會到各地的廟會、廣場、學校或是節慶場合中演出。21世紀的今天,藝術工作者不一定是為追尋觀眾而移動、也不一定是追隨市場而移動;相反地,他們本著一股內發於自身的衝動而移動,這份衝動便是追尋文化的渴望。
文化藝術在各處流動,散點式地分布、群聚式地匯集,出自對生活的關懷,「新遊牧時代」的每一個人,尤其是藝術創作者,更需要到各處尋找以文化為底蘊的資源,讓藝術更貼近生活,更貼近每一個人。
在「新遊牧時代」,我也期許自己也能夠持續保有這份對藝術的熱情,與更多人分享藝術、分享生活、分享文化。
作者:朱宗慶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留住文創人才

留住文創人才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臺灣必然要走的路,政府也把文創產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使其成為下一波臺灣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臺灣缺乏天然資源,市場規模有限,可是文化資源豐富,人民素質高,並有充沛的人才庫,民間很有活力,這些都是臺灣是否能成功轉型與升級為創意國家之列的關鍵因素。
文創產業是大量仰賴腦力且資源需求相對較少的產業,正是臺灣可以與其他國家抗衡或者共存的方式,然而這樣的時機窗口,不會久待,如果我們能在這一波的文創政策推動上,讓臺灣的文創產業真正揚起各種蓬勃發展的可能,那麼這個機會就會是臺灣的最大契機;但相反的,如果這樣的機會、潮流沒有把握住,臺灣會徹底的喪失優勢,很難在以後迎頭趕上。
臺灣由於自由民主、教育普及,與國際接軌早,受多元文化影響,孕育出溫暖的人情與旺盛的民間力量,說「人」是臺灣最大的資產,一點都不為過。人才是臺灣的優勢,過去的不斷累積,培養了許多優秀文創人才,受到國際矚目。雖然文化在政府的施政位階上不高,但在相對條件下,成果出色,可是面對接續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流失的問題,若無妥善規劃,這樣的優勢很快的將成為臺灣的挑戰。
當各國都在發展文創,視該產業為帶動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驅動力,我們不能沉湎於文化資源豐富、人才濟濟等「自我感覺良好」的鴕鳥心態。因為針對我們的優秀文創人才外流現象,相關單位常提到說要留才,但沒有體認到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積極作為。另外,我們的人才培育比較集中在高等教育卻不夠扎實,而各種基礎教育體制在鼓勵創意和多元思考的精神則不足,有礙於創新能力的啟發。
近幾年,隨著大陸崛起,許多臺灣文創人才外流彼岸,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具有文化共通性的對岸,挾「一條鞭」政策,以驚人速度及雄厚財力急起直追,傾全力積極投資,延攬人才,建設文化軟硬體,厚植文化實力,鞏固並主導文化話語權,爭取華人文創產業的龍頭地位;這些年來,當其祛除政治因素、社會開放後,現今大陸在藝術文化的影響力和過往已不可同日而語,實不能予以小覷。長此以往,如果我們不慎重因應,臺灣究竟還能保有多少優勢,是令人存疑的。
「文化」、「創意」、「產業」若個別看待,是三個完全不同精神與內涵的概念,推動方式不盡相同;聚攏起來也有許多的組合方式和意義。不過簡單的說,先決條件是要有豐富多元的內容,而這滋養內容的源頭則來自文化,接下來才是建構平台,促進供需關係的活絡,但不能僅以能否複製的量產觀念宰制產業的價值與績效,因為文化和教育一樣,主體都是「人」,應該用「投資」的角度來審視和評估。
臺灣雖是蕞爾小島,但半個多世紀以來,已發展出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並展現多元文化的融合與自由創新的能力,重點是如何在這個基礎上,將我們閒適的生活態度和品味,藉由一代又一代的文創人才,創造獨特文化魅力,建立有別於以「量」為主的思考模式,而以「質」的風格和包容力彰顯文化競爭力,留住臺灣人才。
(轉載自民國100年2月10日聯合報《名人堂》朱宗慶專欄文章)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藝術工作者應自創藍海策略

藝術工作者應自創藍海策略

前幾年的暢銷書《藍海策略》,開啟了一股新風潮,顛覆了傳統以價格導向為獲利的思維,而改以價值導向的創新,開創全新市場及需求來做為競爭策略,使企業經營跳脫削價割喉的紅色海洋,創造屬於自己的市場,倘佯於一片蔚藍大海。
如果將這個概念運用在藝術領域上,其實完全契合了藝術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市場區隔和獨特風格,也就是差異化,並追求極致,使作品臻於完美。作品是藝術創作者的智慧結晶,也是他們對於世界獨到見解與態度的投射;即便是在已分門別類的藝術範疇,同樣是演員、音樂家、舞蹈家、畫家…,但只要回歸到創作的本體,同質性並不高,作品仍然是彰顯團體或個人與眾不同的能力、思想和風格,若有過度刻意或過多他人影子,反而顯得賣弄做作或原創性不足。
藝術專業的養成,無論是學院派、師徒制或自學,在建立能力的初期,大家都站在同樣的立基點上,必須經歷磨練自己的技術,累積自己的經驗,成為和別人一樣甚至更加出色的階段,以超越同儕脫穎而出。
當時間拉長,藝術專業的知識、技巧、素養、能力俱足,且詮釋與風格一旦形塑,即成為藝術家的「個人識別印記」,具有他人無法模仿的「獨特性」,這就是藝術工作和企業「商品」不同,也是最具價值之處。不過,文化藝術市場和產品市場一樣,是個殘酷舞台,若無堅強實力,很快會被淘汰。
正在台灣表演的太陽劇團,是個兼具娛樂性與藝術性的表演團體,他們開創出獨樹一幟卻難以複製的表演形式。太陽劇團從街頭雜耍起家,成立之初就跳脫傳統馬戲團的框架,沒有動物,主要客層不是兒童,他們洞悉到當時沒有人瞭望到的藍海;馬戲團在多樣化娛樂的影響下,原本就是一個成長有限的產業,而且隨著動物保護意識的高漲,反對馬戲團利用動物表演的聲浪日益升高,另外,制式的表演橋段實在了無新意,乏善可陳。
太陽劇團徹底甩開同行競爭,另闢蹊徑,吸引全新客群|成年觀眾和企業團體,願意花高於傳統馬戲團門票費用,體驗前所未有的表演娛樂。太陽劇團讓體操、游泳、跳水等專業運動員成為表現肢體美感的藝術家,它運用精心設計的舞台、佈景、燈光、道具及融合神話劇情的歌舞製作,創造感官上的新體驗與尚未滿足的新需求,也建構難以跨越的競爭門檻,成為全球化的專業表演團隊,走上藍海的道路。
藝術工作的最大競爭者其實是自己,如何維持高水準的創作品質,甚至超越上一個作品,是藝術工作者永恆的功課,也就是先創造自己的「藍海」,在持續一段時間後,甚至必須思考突破原有的「窠臼」,擺脫舒適圈裡的安逸心態,不斷和自己搏鬥,進行另一階段的創新。對藝術工作者而言,「與同業競爭並且求勝」絕對不是主要目標,「精益求精」及「追求生命價值」才是藝術工作者自我砥礪鍛鍊的終極目的。
當每一位藝術工作者以及每一個藝術團體,都因為價值創新而產生無法被取代的特色,各擁自己的一片藍海,藝文環境將進入蓬勃活絡、百家齊放的新紀元,進而擴大市場規模,也就是共好,一起把餅做大;藝術的領域豐富多元,所謂的頂尖或市場領導者,絕對不是只有一個,而是一百個、一千個,藝術藍海的大未來就因此而產生。
企業要追求永續經營,往往都要經過從紅海策略轉換到藍海策略的成長階段,藝術領域的藍海策略則著重持續提升自己,重新定義與發掘獨特價值;當文化藝術成為休閒娛樂的自然選項之一,讓來自生活中的人類文明和資產,再度回到生活裡,那該是令人高度期待的美好憧憬。
(轉載自民國100年2月18日中國時報《藝術外一章》朱宗慶專欄文章)
標籤: 0 意見 | | edit post

國立臺南大學雅音樓音樂廳100 年 3 月份活動通報

國立臺南大學雅音樓音樂廳100 年 3 月份活動通報

日期星期 時 間 活動名稱 主辦單位 入場方式
12 六 PM7:00 2011林子珊小提琴獨奏會 林子珊 免費入場
 
19 六 PM7:00 紀念黃友棣教授合唱演唱會成大南部校友合唱團索票入場

【2011春唱-烏克蘭男聲樂團Mansound巡迴音樂會】

【2011春唱-烏克蘭男聲樂團Mansound巡迴音樂會】

主辦單位:成大藝術中心
時 間:2011 年 3月 31 日(四)19:30
地 點:成功大學成杏廳

演出者簡介:
由6位男聲組成的Mansound不只是歌者,更是人聲藝術家,爵士、古典、流行、搖滾等音樂元素,透過他們巧妙的編曲交織出特殊又迷人的聲音藝術,給予觀眾聽覺上極度的震撼。

節目內容簡介:
「人聲」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也是一種美妙的精緻樂器,運用人聲創造出的音樂必定是最好的音樂。純人聲無伴奏「阿卡貝拉」(A cappella)的音樂,在世界流行樂壇掀起了一陣的炫風。「無伴奏」是不靠任何的樂器,純粹以人聲完成一首歌曲原本應有的配置,歌曲當中沒有打擊樂器控制節拍,沒有配合伴奏的主旋律,靠的全是表演者一張嘴來製造模仿出各種樂器及聲響,搭配主唱,以完成整首歌曲,因此表演者不但要有一副好歌喉更要有好口技。如果幾個人組合起來,各自發音,不用其他樂器伴奏,卻唱出來卻有如天籟般地和諧悅耳,並像有樂隊伴奏一般,令人嘆為觀止!

曲目:

爵士歌曲/ I Love Coffee, I Love Tea、Spain、Nature Boy…等
流行歌曲/ Stevie Wonder’s 組曲、 George Benson’s 組曲…等
烏克蘭民謠/ Oi, Tam u L’vovi、Oi, Polechko-Pole、Ne Metelytsya…等
俄羅斯民謠/ Oi, Ty Step’ Shyrokaya、Ei, Ukhnem - Song of Volga River Boatmen等

Youtube影音檔線上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dkBfQYjE14&feature=player_embedd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BZRwLZ6Z0o&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XxtRrPlb3s&feature=related

2011年3月19日『不能遺忘的杜鵑花-黃友棣教授紀念音樂會』

『不能遺忘的杜鵑花-黃友棣教授紀念音樂會』

日期:2011年3月19日19:30
地點:台南大學雅音樓
演出:成大南部校友合唱團

演唱曲目

Part 1 指揮:張曉生 伴奏:江瑞齡
1.唱起來青年們 (董麗莊詞/黃友棣曲)
2.杜鵑花 (方蕪軍詞 /黃友棣曲) (1941)
3.歸不得故鄉 (譚國始詞 /黃友棣曲) (1936)
4.石榴花頂上的石榴花(荷 子詞/黃友棣曲) (1940)
5.月光曲 (任畢明詞/黃友棣曲)(1940)
6.念祖國 / 偉大的祖國(許建吾詞/黃友棣曲) (1954)

Part 2 指揮:羅學寰 伴奏:江瑞齡
7.寒夜 (李 韶詞 /黃友棣曲) (1954)
8.問鶯燕 (許建吾詞/黃友棣曲) (1954)
9.中秋怨 (李 韶詞 /黃友棣曲) (1953)
10.桐淚滴中秋 (李 韶詞 /黃友棣曲) (1954)
11.當晚霞滿天 (鍾梅音詞 /黃友棣曲) (1957)

Part 3 指揮:羅學寰 伴奏:江瑞齡
12.黑霧 (許建吾詞/黃友棣曲) (1951)
13.輕笑 (徐 訏詞/黃友棣曲) (1954)
14.楓橋夜泊 (張 繼詞/黃友棣曲) (1979)
15.記夢 (蘇 軾詞/黃友棣曲) (1979)
16.聽董大彈胡笳弄(李 頎詞/黃友棣曲) (1967)

Part 4 指揮:張曉生 伴奏:江瑞齡
17.秋 夕 (張秀亞 詞 / 黃友棣 曲) (1957)
18.思親曲 (王文山詞 / 黃友棣 曲) (1971)
19.遺 忘(鍾梅音詞 /黃友棣曲) (1968)
20.思我故鄉 (秦孝儀詞 / 黃友棣 曲) (1968)
~ 晚 安 ~

2011鯤喜灣樂活文化季 台南市台南文化中心Happy Roll黑琵鷺平民樂團

2011鯤喜灣樂活文化季
台南市台南文化中心Happy Roll黑琵鷺平民樂團
音樂會

時 間: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17:00~18:00
地 點:台南市喜樹路340巷口廣場舞台區

曲目 /編曲
康康舞曲 /柑佳萍
抓泥鰍 /柑佳萍
天黑黑 /陳淑婷
燒肉粽 /柑佳萍
山頂的黑狗兄/高凱頎
一支小雨傘 /李 春
客家本色 /李旻儒
採茶姑娘 /陳淑婷
杵歌 /高凱頎
馬蘭姑娘 /陳淑婷
那奴娃情歌 /柑佳萍
你是我的花朵/陳淑婷
感恩的心 /李旻儒
朋友 /柑佳萍

演 出 人 員

指 揮:李春
編曲及指導:高凱頎 李旻儒 陳淑婷 柑佳萍
小提琴:朱玲慧 王耀霆 潘文佩 潘秀枝 許玉枝 李曼妮 張茵 蔡佳峰 翁經宇 張艾妮
大提琴:賴明惠 王冠博

二 胡:黃青菁 陳譓嬨 鄭朝棟 李慧蘭 陳雲鷹 梁愛玉 莊滄海 鄭桂雪
黃資閔
琵 琶:邱淑旻 呂淑蓉
中 阮:黃蘭惠 翁秀華
曼陀鈴:郭燕秋
口 琴:蔡長富 陳宗賢
直 笛:陳柔妏 陳侑廷 王愛添
中國笛:邱宇三
長 笛:吳欣潔 陳雨暄 蔡雅芬 王珍培 張郁晴
黑 管:尤怡涵
雙簧管:
薩克斯風:徐啟洋
小喇叭:楊鴻津
鋼 琴:李 庭
電子琴:黃思維
吉 他:辛俊寬 黃子誠
貝 斯:陳榮賢
打 擊:郭維新 李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