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30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平民樂團春季音樂會新聞報導

台南市政府新聞報導:
2011/4/30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平民樂團春季音樂會
台南市政府新聞網址:
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7BFEBD9198-3CBE-4C9C-915D-2AD7844B0C9D%7D
刊登日期:2011/4/30 下午 04:15:06
內  容: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今天(4月30日)下午充滿了濃濃的鄉土味,因為於該中心原生劇場舉辦的平民樂團2011年春季音樂會「人親土親歌聲親:台灣歌謠音樂會」,結合了台灣三大族群「閩南、客家、及原住民」之傳統與創作歌謠,透過演唱與演奏,將台灣的族群融合淋漓盡致的刻劃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黑琵鷺平民樂團「Happy Roll Elastic Ensemble」自2009年成立以來,每年均有春、秋兩季主題性的公演,去年秋季以「舞樂」為主題,於該中心假日廣場帶動市民體現「大家來跳舞」的歡樂感受,今天則以「台灣歌謠」為主題,舉辦春季音樂會。
音樂會定名為「人親土親歌聲親:台灣歌謠音樂會」,目的為傳揚臺灣的風土民情與藝文風華,並見證這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美麗寶島,雖經過時空的流轉與變遷,臺灣三大族群因為音樂的融合與交流,斯土斯民情誼更顯濃稠。
今天演出的台灣歌謠,泛指台灣的歌謠,包括閩南、客家、原住民三個族群的歌謠。在語言使用方面,閩南歌謠全部用閩南語演唱,客家歌謠有些用客語演唱,有些用國語演唱,原住民歌謠則全部用國語演唱。
台灣這三個族群的歌謠,除了傳統歌謠以外,新創的歌謠也很多,這次演出的14首歌謠,基本上是搭配著〈桃花過渡〉這首歌謠的情境與春夏秋冬的季節活動。比如說4月油桐花盛開,政府也舉辦「桐花祭」活動,所以第二節節目就安排了〈油桐花〉這首創作歌謠;比如說7.8月多雨兼逢收割,所以安排了〈天公落水〉〈抓泥鰍〉〈杵歌〉(豐年祭歌曲)等歌謠。
在演出形態上,除了獨唱、對唱外,合唱占了大部份。這些很「平民」的歌謠,透過合唱來呈現,別有一番風味。
這些歌謠當中,有些或許老舊,或者有點俗氣,甚至有些流行歌曲有人會認為不是歌謠,但都基於「雅俗共賞」的精神,用通俗的手法來呈現它,除了自娛,也希望能夠娛人。
此場音樂會內容以演唱及樂團伴奏為主,有些樂曲則純演奏;演唱方式有合唱、重唱、獨唱,演奏有大合奏、重奏;整體以跨躍古典與通俗的手法演唱演奏,兼具優雅、通俗,與觀眾共同感受臺灣音樂親切、雟永的美。曲目方面:閩南歌謠有農村曲、燒肉粽、抓泥鰍、一支小雨傘等;客家歌謠有天公落水、採茶姑娘、客家本色、油桐花等;原住民歌謠則有杵歌、馬蘭姑娘、涼山情歌、那奴娃情歌等。
整場音樂會由平民樂團演(伴)奏,並邀請台南市護理師及護士公會海芋輕合唱團、聖若瑟天主堂聖詠團數位壯、青、少素人歌手參與演唱,隨著音樂、歌聲的流動,除了帶領民眾重返傳統歌謠的意境,也感受當今流行歌曲的熱情,或溫馨、或趣味、或感傷,臺灣歌謠的美展現無遺!
這場音樂會是由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主辦,教育部、台南中區扶輪社、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市私立南中扶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台南市赤嵌獅子會、及管樂工房共同贊助。擔任演奏的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黑琵鷺平民樂團「Happy Roll Elastic Ensemble」,是由台南科技大學李春老師義務指揮訓練,高凱頎、陳淑婷、李旻儒、柑住萍等義工老師編曲與協助指導,可說是一場社會資源的結合,各界愛心的奉獻。
樂團指揮李春再度詮釋「平民樂團」的意義表示:「平民」指的是「平民音樂」,泛稱民間通行的音樂。我們樂團的音樂風格,走的是「通俗」路線,所以取名為「平民樂團」,就是「平民音樂的樂團」。至於特色,雖然未必談得上,不過,卻有幾點精神:
其一、有多少人、有怎樣的樂器,都可以享受音樂的樂趣。不受編制限制,不論中西樂器,彈性編曲處理。英文叫Elastic Ensemble,意思是像鬆緊帶一般有彈性的合奏團。
其二、注重雅俗共賞的音樂美的呈現,培養團員對音樂美的感覺,讓團員隨時能自己欣賞音樂。
其三、演出不拘形態,可以結合歌唱、手語、舞蹈,更可以作劇場形式的表演;與不同領域的藝文人士團體共同演出,不但可以讓樂團的生命更豐富,也可以有更多機緣可以「以樂會友」。
主辦單位臺南文化中心表示: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黑琵鷺平民樂團「Happy Roll Elastic Ensemble」成立至今僅一年半,雖然在技藝上未必能與專業樂團比擬,但是其自由、親切、通俗的特色已經普遍受到民眾的喜愛與投入,相信該中心平民樂團的拋磚引玉,將為平民音樂風氣紮下種籽,各社區或社群若能參與推廣,府城的音樂風氣必大幅的提升!

發稿單位: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音樂圖書室
發稿時間:100年4月30日
發 稿 人:江佳燕
聯絡電話:2692864轉511
文化中心網址:http://www.tmcc.gov.tw
平民樂團Blog:http://tcccorchestra.blogspot.com/



中央日報網路報新聞報導: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平民樂團春季音樂會
http://www.cdnews.com.tw 
2011-04-30中央日報網路報 蔡清欽/報導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30日下午舉辦的平民樂團2011年春季音樂會「人親土親歌聲親:台灣歌謠音樂會」,結合了台灣三大族群「閩南、客家、及原住民」之傳統與創作歌謠,透過演唱與演奏,將台灣的族群融合淋漓盡致的刻劃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今天演出的台灣歌謠,結合包括閩南、客家、原住民三個族群的歌謠。在語言使用方面,閩南歌謠全部用閩南語演唱,客家歌謠有些用客語演唱,有些用國語演唱,原住民歌謠則全部用國語演唱。
 現場活動除了傳統歌謠以外,新創的歌謠也很多,這次演出的14首歌謠,基本上是搭配著〈桃花過渡〉這首歌謠的情境與春夏秋冬的季節活動。比如說4月油桐花盛開,政府也舉辦「桐花祭」活動,所以第二節節目就安排了〈油桐花〉這首創作歌謠;比如說7.8月多雨兼逢收割,所以安排了〈天公落水〉〈抓泥鰍〉〈杵歌〉(豐年祭歌曲)等歌謠。在演出形態上,除了獨唱、對唱外,合唱占了大部份。這些很「平民」的歌謠,透過合唱來呈現,別有一番風味。
音樂會是由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主辦,教育部、台南中區扶輪社、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市私立南中扶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台南市赤嵌獅子會、及管樂工房共同贊助。擔任演奏的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黑琵鷺平民樂團,是由台南科技大學李春老師義務指揮訓練,高凱頎、陳淑婷、李旻儒、柑住萍等義工老師編曲與協助指導。
 樂團指揮李春詮釋「平民樂團」的意義表示,「平民」指的是「平民音樂」,泛稱民間通行的音樂。樂團的音樂風格,走的是「通俗」路線,所以取名為「平民樂團」,就是「平民音樂的樂團」。
 臺南文化中心表示,臺南文化中心黑琵鷺平民樂團成立至今僅一年半,雖然在技藝上未必能與專業樂團比擬,但是其自由、親切、通俗的特色已經普遍受到民眾的喜愛與投入,相信該中心平民樂團的拋磚引玉,將為平民音樂風氣紮下種籽,各社區或社群若能參與推廣,府城的音樂風氣必大幅的提升!
中央日報網路報新聞網址: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1518064


蕃薯藤新聞報導:
台灣歌謠音樂會 台南文化中心演出
大台灣旅遊網╱范銘偉 2011-04-29 19:16
台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原生劇場2011/4/30 14:30將有一場「人親土親歌聲親:台灣歌謠音樂會」演出,包括閩南、客家、及原住民之傳統與創作歌謠,民眾可到現場免費索票入場。
音樂會內容以演唱及樂團伴奏為主,定名為「人親土親歌聲親:台灣歌謠音樂會」,目的為傳揚台灣的風土民情與藝文風華,並見證這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美麗寶島,雖經過時空的流轉與變遷,台灣三大族群因為音樂的融合與交流,斯土斯民情誼更顯濃稠。
曲目方面包含:閩南歌謠有農村曲、燒肉粽、抓泥鰍、一支小雨傘等;客家歌謠有天公落水、採茶姑娘、客家本色、油桐花等;原住民歌謠則有杵歌、馬蘭姑娘、涼山情歌、那奴娃情歌等。
整場音樂會由台南文化中心黑琵鷺平民樂團演(伴)奏,並邀請台南市護理師及護士公會海芋輕合唱團、聖若瑟天主堂聖詠團數位壯、青、少素人歌手參與演唱。有些樂曲為純演奏;演唱方式有合唱、重唱、獨唱,演奏有大合奏、重奏;整體以跨躍古典與通俗的手法演唱演奏,兼具優雅、通俗,與觀眾共同感受台灣音樂親切雋永之美
蕃薯藤新聞網址:
http://n.yam.com/ttn/garden/201104/20110429309258.html


財團法人俊逸文教基金會新聞報導:
平民樂團2011年春季音樂會
【記者林忠平報導】台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下午在中心原生劇場舉辦的平民樂團2011年春季音樂會「人親土親歌聲親:台灣歌謠音樂會」,結合了台灣「閩南、客家、及原住民」三大族群的傳統與創作歌謠,透過演唱與演奏,將台灣的族群融合刻劃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臺南文化中心黑琵鷺平民樂團自2009年成立以來,每年均有春、秋兩季主題性的公演,今天以「台灣歌謠」為主題,舉辦「人親土親歌聲親:台灣歌謠音樂會」,目的為傳揚臺灣的風土民情與藝文風華,並見證這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美麗寶島,雖經過時空的流轉與變遷,臺灣三大族群因為音樂的融合與交流,斯土斯民情誼更加密切。
財團法人俊逸文教基金會新聞網址:
http://www.e-go.org.tw/tnyouth/about.asp?HidDID=1
標籤: ,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