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平民樂團其他資訊分享: 找到平民樂團的定位及發展出樂團自己的特色

Dear all,
老師說: 為配合下一階段之社區音樂推廣任務及公益活動表演需要,擬視團員意願、時間等,組成非定期演出之小組,如有演出需要時,請老師協助指導把譜作些調整以作小組演出。
我參加過安養院及無障礙之家等機構之公益演出,由於老人家或殘障朋友們,大多是行動不方便者,雖然他們大多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熱情活力、溫馨與愉悅,但演奏完後,通常他們可能沒辦法像一般聽眾一樣歡呼,也無法鼓掌來表達,但是從他們眼中泛著淚光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音樂能穿越語言、文化、生活的隔閡,令每個人都能因而感動、振奮或溫暖。
藉由下列聖馬丁學院管絃樂團的報導,期望平民樂團成立一年後,已能找到樂團的定位及發展出平民樂團自己的特色,加強團員彼此間的默契及和諧度、樹立良好傳統、擁有清新悠揚的音色,以因應不同樂曲及音樂會形態,以落實樂團成立時推廣平民音樂的精神。

聖馬丁管絃樂團 2010-05-21 中國時報 【林采韻/台北報導】
英國聖馬丁學院管絃樂團(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成立至今超過半世紀,以演奏巴洛克、古典樂派作品聞名。上回樂團訪台由樂團創辦人、指揮馬利納(Sir Neville Marriner)率領,如今八十六歲的馬利納已退居幕後,此行來台演出由小提琴家兼指揮貝爾領軍。貝爾曾與樂團灌錄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近年經常合作巡迴演出。
 聖馬丁學院管絃樂團的名稱取自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旁的聖馬丁教堂。因為,樂團一九五九年創團時,練團的地方和首演的地點就在教堂內。馬利納在創立樂團前,曾任倫敦交響樂團的第二小提琴首席,後來因鍾情於指揮,渡海到美國與法國指揮蒙都學習,回國後邀請數十位樂壇好友創立聖馬丁。
 樂團草創之初,原本希望採用毋需指揮的室內樂團編制,但隨著演出曲目的增加,人員擴編,原本拉奏小提琴的馬利納,終於拿起指揮棒站上指揮台。原本就對指揮興趣甚濃的馬利納如魚得水,之後還受聘成為美國密尼蘇達管絃樂團和德國斯圖加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
 一九六○年代的樂壇,巴洛克音樂並非主流,聖馬丁卻致力於巴洛克音樂的演奏手法和風格研究,錄製大量的專輯,也讓聲名迅速遠播。無論是樂團演奏的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還是莫札特《安魂曲》等,都成樂迷心中的名盤。講述莫札特生平的電影《阿瑪迪斯》拍攝時,便邀請樂團擔任原聲帶配樂的工作。
 聖馬丁學院管絃樂團的特色在於樂團成立時以室內樂團的精神設立,因此十分注重團員彼此間的默契及合諧度。半世紀以來,樂團也樹立了良好傳統,擁有清新悠揚的音色。而樂團因應不同樂曲及音樂會形態,編制可大可小,從數人的室內樂到交響樂團的規模皆可勝任。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