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都不能少 搶救台南老樹大作戰

一棵都不能少 搶救台南老樹大作戰

康健雜誌 2010/07/13
老樹是我們對大自然的渴望,在政府、開發商搶著砍樹蓋樓的此時,愈來愈多市井小民站出來搶救老樹,甚至拯救一片森林、一座山,為都市保留綠肺,也為我們的心靈帶來救贖。
台南的6月,艷紅的鳳凰花伴隨震耳欲聾的蟬鳴,肆意地到處喧鬧著,不過,孔廟中庭的百年老榕樹卻奄奄一息,不知能否熬過這個夏天。
這棵高聳參天的老榕樹,兩年前感染褐根病,樹葉掉盡,受當地企業資助搶救病況曾有好轉,但最近只剩下灰白色的枯枝伸向天空,粗壯的樹幹根底部纏滿白色繃帶,一片片的祈福木牌在繩索上隨風飄蕩,傳遞著淡淡的哀傷。
「你去看老樹了沒?」這天市府公告要為老樹修枝,一大早,台南社大自然與環境學程經理人晁瑞光的手機響個不停。
好友們奔相走告要向老榕樹致意,有人看著鋸樹忍不住當場掉淚,有人撿起修剪下來的樹枝,準備帶回家珍藏。
傍晚時分,一位年輕爸爸牽著小女兒的手,蹲在切斷的樹幹邊,他們連續繞了好幾圈,或停下或遠觀,就是捨不得離開。
晁瑞光拿著相機站在老榕樹底下,憂心忡忡地說:「在台南,還有好多棵生病的老樹……」
老樹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基石
每個人記憶中都有一棵陪伴自己長大、無可取代的老樹,但在氣候變遷和經濟開發等壓力下,已經慢慢消失。
為了蓋游泳池、停車場和住宅,人類毫不留情拿老樹開刀,急煞作家張曉風等人要向總統陳情,別開發南港202兵工廠;板橋江翠國中砍樹蓋游泳池,退休老師組成護樹隊,不惜以肉身阻擋怪手,成功留下綠色樹海。
許多中產階級也在連署向林務局陳情,不要為了蓋自然教育中心,而把三峽滿月圓峽谷內48棵50歲以上樹齡的柳杉砍掉。
老樹不見了,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
「老樹的存在表示這地方人與自然之間尚有連結,」靜宜大學生態系副教授楊國禎提到。
一棵老樹代表一個完整的生物島嶼,包含昆蟲鳥類、寄生蟲及各種菌類,是工業化被迫遷徙動物僅存的棲息地。
藉由住家道路旁的一棵老樹,你可以立刻潛入充滿活力的自然奧祕裡,而非困在冰冷無趣的人造環境中。
老樹不僅累積了記憶和情感,也讓人能夠居處在合宜的環境中,身心安適。
以心理學而言,人類的內心深處,始終藏著與大自然合一的渴望,森林是人類止痛療傷的最好場域。
新興起的生態心理學(ecopsychology)指出,生態健全與心理健康是一體兩面,沒有平衡的生態環境,人類必受傷害。
最新的心理學趨勢,已開始從自然環境中找到療癒力量,譬如冒險治療和植物治療等。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到一個有趣案例。
有位布農族青年到城市工作,他適應不良、十分害怕與人交往,看到人就想躲起來,但他回到家鄉森林裡打獵,完全變了一個人,活潑而有趣。
他告訴醫生說,森林裡的一切都是有「語言」的,下雨的味道、樹葉沙沙的聲音,他可以輕易讀到生物所發出的訊息,這讓他覺得很安心。
但在城市裏工作,他接收不到任何「訊息」,人與人之間充斥亂碼,讓他覺得心慌,很怕跟人接觸。
人跟土地、自然失去了聯結,就會生病。
老樹,尤其是城市裡的老樹,正是串起人與自然接觸的唯一捷徑。
老樹是城市的根源,活生生見證了城市的發展,尤其原生種老樹如茄苳、榕樹和樟樹,能夠還原人類未開發前的環境狀態,「讓我們在建構原有的環境生態時能有所依據,」楊國禎解釋說,譬如可能會有哪些種類一起生存,怎麼做才能讓環境永續下去,這些都需要靠老樹來做傳承。
誰是扼殺老樹的兇手?
儘管老樹對人類及環境具有相當貢獻,但人們常為了私利犧牲老樹。
譬如孔廟老樹為何生病,晁瑞光分析,除了受到褐根菌感染,民眾過度踩踏、棲地水泥化造成土壤不透水、不透氣,加上根鬚遭到不當修剪,這些扼殺老榕樹的兇手,正是目前全台灣老樹共同面臨的困擾。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