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代舞遇上通俗文化:評舞蹈空間與東京鷹「月球水」

當現代舞遇上通俗文化:評舞蹈空間與東京鷹「月球水」

2010/07/11 聯合報
懷抱著現代主義理想而誕生於上個世紀初的現代舞,為了極力擺脫舞蹈只為娛人耳目的傳統成見,建立現代舞作為一項嚴肅藝術的定位,對於通俗文化多半採取敬而遠之的姿態。
即使到了後現代時期,殿堂藝術與通俗文化間不再壁壘分明,當藝術性舞蹈(art dance)挪用如歌舞秀、雜耍、體育競賽等通俗文化元素時,也多半訴求著美學探索、社會省思、人生哲理等嚴肅課題,對於取悅觀眾往往有著欲拒還迎的曖昧姿態。
「舞蹈空間」可說是台灣現代舞團體中最早嘗試融入通俗趣味的舞團。早在1990年代香港編舞家彭錦耀擔任藝術總監時期,就曾以港式美學創作了不少揉合娛樂效果與現代舞形式語言的作品,但近年來已較少類似風格的實驗。這次與東京鷹(Condors)的合作毫不掩飾地擁抱通俗文化的表演形式與劇場語言,並且擺明了沒有任何嚴肅目的的姿態。
東京鷹是個結合來自不同背景之成員的全男舞團,表演領域包括了舞台演出、電視、廣告、服裝走秀等。此次由該團創辦人暨編舞家近藤良平(Kondo Ryohei)創作的「月球水」,6月底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結合了街舞、電影、短劇、默劇、歌舞秀等通俗文化與劇場形式。
這些環肥燕瘦、高矮不一、已屆中年的東京鷹團員們、身著該團的標準服裝─日本高校男學生的黑制服,極其自然地在各式橋段裡搞笑演出;而慣於現代舞表演風格的舞蹈空間舞者們,也賣力地跟上他們無厘頭的腳步,以博得觀眾一笑。
整晚演出最精彩的橋段要數,舞者們躺在地板上,藉由一根繩子、幾個簡單的道具(如滑板、圓環等)以及從舞台上方拍攝的鏡頭,演出「泰山」、「登山」、「耶穌升天」等的模擬場景。
原本在三度空間裡極度困難或不可思議的畫面,舞者們在地板上輕易完成,再投影到螢幕上。於是,舞台的水平面頓時成了螢幕裡的垂直面;地板上拉著繩子以滑板滑過舞台的舞者,在螢幕裡變成了凌空飛越的泰山。簡單的道具加上創意與巧思,頗有日本熱門電視節目「超級變變變」的味道。
只可惜,這樣教人驚奇的橋段在整場節目中並不多見。穿插在舞蹈間類似短劇的演出並無太多效(笑)果,利用舞者們的肢體動作進行中文成語猜謎的遊戲也顯得有些老套。倒是舞作開頭與結尾時,在好萊塢經典老歌「月河」(Moon River)浪漫的歌聲中,聚光燈照在東京鷹團員山本光二郎晶亮的光頭上,再配上充滿氛圍的舞台燈光,一種無厘頭的詩意感油然而生,也成為「月球水」最教人難忘的一幕。
懷抱藝術理想的現代舞如何與通俗文化水乳交融?現代舞要如何擁抱通俗劇場,但同時又保有其「藝術」性?(或者這問題已不再重要!?)「藝術」在當今的世界該是甚麼樣的面貌?它與觀眾的關係又該如何?
它還須矜持一百多年來被賦予的觀念創新者與品味挑戰者的角色嗎?在商業邏輯橫掃一切的今天,通俗文化是否還保有其挑戰虛偽的上層品味的邊緣力量?當現代舞遇上通俗劇場,它是朝美學的突破發展?亦或是往商業流行的方向轉彎?
國家劇院裡的「月球水」引發了一連串的提問─而我還在思索。
(本文作者為舞評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理論所助理教授)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