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試答題就好了,知識的完整並不重要?

會考試答題就好了,知識的完整並不重要?

2010/06/17 聯合報╱周漢強/高中教師
國中基測放榜,斗大的新聞標題在提醒大家,要進建中與北一女,這場考試最多只能錯三題。表面上,唯有程度最好,答題又最細心的學生,才有資格進入這二所最好的高中就讀。但事實上,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能力與答題技巧,還有為考試念書和分分計較(題題計較?)的心態。
這學期我有幸到上述學校授課,學生的表現一如大家既有的印象,聰明、反應快、懂得又多。因此一個學期下來,對我不僅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收穫。但就在第一次段考之前,有學生拿著講義或考題來問我,我發現其中一部分問題很顯然就是課本的基礎觀念,我問學生,你們沒看課本嗎?學生說,課本內容那麼多,怎麼念得完?言下之意似乎是,我會考試答題就好了,知識的完整並不重要。
這是我第一次對這些好學生的學習心態感到震驚。
最近上課在講到關於「飛機飛行的高度大都在對流層內,而不是平流層」,以及「大陸地殼的平均成分不是花崗岩,而是安山岩石」的內容時,學生第一個反應是很驚訝過去他們寫過很多次的答案居然是錯的!第二個反應則是,那以後考試該怎麼寫?但很遺憾的是,並沒有太多學生會好奇說,舊的標準答案為什麼錯,以及新的標準答案又是怎麼來的。
等我看到這次基測放榜的新聞之後,我大概可以體會,為什麼有些同學會只做考題卻不願意花時間把課本從頭到尾念一遍,因為只要考試會寫,分數高,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很多人會那麼在意標準答案與分數,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錯超過三題以上就會進不了建中或北一女,當然就沒有人能夠容忍這種模稜兩可,甚至可能有錯的答案。結果,知識的探究與追尋,自然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當原本作為門檻值的「基本」學力測驗,變成題題計較的唯一篩選標準之後,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因此受到扭曲,似乎也是理所當然了。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