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臺灣文化節 臺灣音樂100年特展

加拿大臺灣文化節臺灣音樂100年特展

2010-06-14中國時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雖然尚未正式開館,但這兩年已經遠赴歐美「操兵」,累積豐富的國際策展經驗;繼去年在德國推出「遇見臺灣─一個多元文化島嶼」特展後,今年八月底即將到加拿大的多倫多與溫哥華,參與加拿大臺灣文化節,利用音樂這一國際共通的語言,推出「寶島曼波─臺灣音樂一百年特展」,兼以紀念今年初過世的〈寶島曼波〉作曲家洪一峰。
 這項具有高度在地性,不刻意強調異國風情,所精心製作的特展,從大家熟悉的科技發展開始,告訴大家,臺灣在創造經濟奇蹟之外,多元的族群也展現了豐富的文化面貌,音樂就是其中一環。
赴加拿大參加臺灣文化節盛會
 臺史博展示組曾婉琳說,加拿大每年都會舉辦臺灣文化節(Taiwan FEST),承辦單位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前年底就邀請臺史博參加今年的盛會。幾經考量後,臺史博決定以「臺灣音樂」為主題,讓大家都能「聽」見臺灣的聲音。因此,藉著回顧近一百年來的臺灣音樂發展過程,不僅觀照臺灣的傳統與現代,還要呈現常民百姓的生活情境,更重要的,是要「邀請大家來了解臺灣的美麗與熱情,相招來唱寶島曼波!」
 臺史博歷年來蒐藏了許多黑膠唱片、影片、老照片、電影海報,都將在這項特展中呈現,例如藝霞歌舞劇團演唱的〈薛平貴與王寶釧〉、洪一峰的〈舊情綿綿〉、臺視布袋戲〈六合三俠傳〉、鄧麗君的〈忘不了〉、鳳飛飛的〈奔向彩虹〉等等。甚至臺史博之前委託南藝大修復的日本時代政策宣傳片《南進臺灣》裡,都能找到一些珍貴的片段,好比日月潭畔邵族的杵音;又如宣傳嘉南大圳的《幸福的農民》裡,就有農民農閒拉絃、吹笛、彈琴,以及廟會酬神演戲的鏡頭。
 曾婉琳表示,展覽是奠基在深厚的研究基礎上,因此每檔特展都有跨組室的策展團隊,並向館外內容專家諮詢。「寶島曼波」特展亦是如此,即聘請黃裕元擔任諮詢委員。目前特展分為兩大單元,第一單元「Made in Taiwan」,主要是讓觀眾對臺灣有一概括性的了解;第二單元才是正題「舊情綿綿」,其下再分成八個子題,並透過歷史文物及時代場景來講述不同世代的音樂故事。現場觀眾可以聆聽每個類型的音樂。
 以二次戰後的「拼裝大舞臺」來說,雖然面臨政治高壓,民生凋敝,且有大量大陸移民遷居,但在音樂的呈現上卻非常活潑,人才濟濟;包括自日本回臺的本地音樂新秀、戰爭期間飽受壓抑的新舊音樂人才,以及隨國民政府陸續來臺的大陸音樂家,構成百花齊放的盛景。
 這個時期各地出現許多小型演藝團體,包括南北管、布袋戲、歌仔戲、爵士樂隊、新劇班等,在大小城鎮戲院巡迴演出,堪稱野臺及戲園表演最為興盛的時期。唱片則多翻唱日本、美國歌曲,尤以直接將日本歌曲重編、填詞,如以〈媽媽請你也保重〉、〈黃昏的故鄉〉的文夏最受歡迎。另一趨勢是,電影與音樂的結合,五○年代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帶動了黃梅調歌曲的流行,洪一峰的臺語片《舊情綿綿》也造成臺語歌曲風潮。
臺灣音樂猶如「拼裝大舞臺」
 曾婉琳認為,整個臺灣音樂猶如一個「拼裝大舞臺」,不管是表演形式、音樂曲風,也不論傳統、外來,都齊聚臺灣,解體之後,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組裝,從而「拼裝」彚集出自己的風格。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