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穿太子龍學生制服長大的

我們四五六年級生, 幾乎都是穿太子龍學生制服長大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那個年代最流行的制服吧!
可惜現在已看不到中國強球鞋囉!

台灣競爭力衣鳴驚人台南幫早年推出太子龍立口碑

2010-06-24中國時報
日治時期,紡織品受日本政府管制進口,彰化和美鎮民以變通方式申請打棉被用的棉花織布,結果「和美織」的名聲不脛而走。弘裕紡織廠老闆葉明裕說,「早年織一件紗利潤很高,可以買二甲地!」也顯示台灣人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突破精神。
 竹獅牌襯衫 新光自創品牌
 光復之後,在美援的時代,政府全力扶持紡織業,以供應民生需求。來自上海的中興紡織、遠東紡織,以及本土的台南紡織、新光紡織紛紛在這個時期成長茁壯。省主席謝東閔提出「客廳即工廠」的政策,呼籲婆婆媽媽們投入家庭代工,從聖誕燈泡、太陽眼鏡到紡織品,這批生力軍的加入,也創造了家庭生產奇蹟。
 台灣雖然缺乏天然的棉、毛等資源,不過,自一九六七年起很長一段時間,紡織業成為出口第一大創匯產業,一九八○、九○年代台灣的人造纖維產量甚至高居世界第一。
 當年外匯非常有限,本土企業家要申請美援,必須各憑本事與人脈。一九五○年代,吳火獅在桃園、新竹、苗栗等地創辦新光紡織廠,還曾自創品牌,生產「竹獅牌」襯衫。他將工廠布置得美侖美奐,種滿玫瑰花,再找美援會老美來參觀,最後突破萬難獲卅萬美元援助,一九五四年成立新光紡織。同年又籌設了兩岸第一家人造纖維廠「中國人纖公司」。
 南部紡織業以台南紡織為旗艦。台南縣學甲鎮農家貧民子弟出身的吳修齊,十六歲國小畢業後,到侯雨利的新復興布行當學徒,廿二歲和弟弟吳尊賢等親友合資以新和興布行起家,再透過宗叔吳三連向中央爭取,一九五四年獲准成立台南紡織,才有今天的台南幫。
 擔任吳修齊祕書五十多年的蘇榮焜說,「台南幫的誕生,最關鍵的三個人,就是資本家侯雨利、政治家吳三連和執行長吳修齊。一九六○年代台南紡織推出太子龍,當年非常受歡迎,成為學生制服的代名詞。」
 推出太子龍 台南幫立口碑
 「吳修齊經營事業的獨特眼光,若用今天的角度來形容,他是一位成功的CEO。」蘇榮焜說,台南紡織在一九五六年實施「三班制」;一九六五年廢除公司「工人」稱謂,所有公司從業員全部改為職員;提出「三好一公道」如品質好、服務好、推銷好、價錢公道,建立台南幫的口碑。
 在紡織業族群中成立剛滿二十歲的聚陽,從二○○三年股票掛牌上市以來,就登上紡織類股王寶座,迄今穩坐龍頭且年年獲利,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聚陽分布在全球各地工廠,一年可生產十五種類別、超過二千五百多種款式服裝,手中握有 Gap、Wal-Mart、Target等知名客戶,今年營業額將突破新台幣一五○億元,創下二十年來最高紀錄。聚陽董事長周理平說:「成衣品牌大廠走向全球化,大者恆大之下,代工廠必須強化設計力,才能掌握市場供應鏈! 」
 聚陽強化設計 掌握供應鏈
 別以為紡織是夕陽產業,近年來在業者的積極研發下,不斷開發出各種特殊質材人造纖維,從含有負離子的窗簾布、竹碳纖維做成的內衣與抗菌除臭襪子到具有抗電磁波的紡織品等,各種創新應用五花八門。
 從最早日治時期的「暗渡陳倉」,到如今工廠分布全球的「遍地開花」,台灣紡織業在邁入廿一世紀的今天,依然有很強的競爭力。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