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夢想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萎縮;一個才華洋溢的孩子,隨著時間流逝,漸漸成為升學主義下的考試機器。緊咬成績的教育 給了學生什麼?

一個夢想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萎縮;一個才華洋溢的孩子,隨著時間流逝,漸漸成為升學主義下的考試機器。緊咬成績的教育 給了學生什麼?

2010/06/25 聯合報╱鄭國權/高中生
前陣子和同學聊天時,我問一個很要好的同學:「你未來想要做什麼?」他望著我,笑著說:「可能是藝術系之類的大學吧!」我搖頭,說:「不是,像是你會表演魔術,要不要考慮當個魔術師呢?」他笑笑的揮著手:「不行,魔術只是個興趣,在台灣靠這個根本不能成什麼氣候。」聽到這句話,我的心突然下起了暴風雪。
近年來教育政策開始著重「創意」,要重新導向「全人」的教育發展,進而擴充所謂藝術生活、音樂等科目,但實際上,學校排課排得緊,課程壓縮,乾脆把這些「副科」犧牲掉,拿來排給主科。
藝術、音樂,兩節足以解放心靈、用心聆聽自我的課程,因為課程不足而被犧牲掉。培養創造能力或藝術涵養不說,光是所謂的正課就讓學生們腦袋抽搐,有些更是放學後直奔補習班繼續拚命,課業壓力大,自由時間少,教科書一本一本疊起,簡直快比一個成人還高。孩童在這麼高壓的情況下,別說什麼激發創造、促進自我涵養了,就連神經能不能正常都還是個問題呢。
政府積極教改,拚命提倡創意理念,效果卻有限,理由很簡單:最基本的方向仍舊未改變。雖然標榜新方法、新方式,但實質內容卻是教學內容刪減,學生所學支離破碎;學術並重的狀況不再,而是以學科為優先考慮。最危險的仍舊是以成績來對學生分門別類,不管是國中基測、大學學測或指考,仍然是用成績來考慮一切。學生想要自我實現,勇於追逐夢想,卻常被家長以先考好再說而胎死腹中。國中壓抑、高中仍舊要壓抑,一個夢想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萎縮;一個才華洋溢的孩子,隨著時間流逝,漸漸成為升學主義下的考試機器。
曾經有一句廣告詞說:「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創造來自孩童的興趣、好奇心的驅使才會出現,可惜我們的教育仍舊緊咬著成績不放。對於學生們,除了國英數社自然之外,讓人不禁想問:教育,到底給了我們什麼?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