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新樂季「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 欣賞作曲家荀貝格的無調性音樂的現代音樂風格。

NSO新樂季「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 欣賞作曲家荀貝格的無調性音樂的現代音樂風格。

2010/07/14 台灣醒報
別怕荀貝格!在NSO新樂季「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中,新音樂總監呂紹嘉安排了國內樂迷較為陌生的作曲家荀貝格作品,希望大家可以欣賞他的無調性音樂,了解他在世紀末氛圍下的現代音樂風格。樂評人焦元溥認為這對於樂團、聽眾甚至指揮來講,都是高難度挑戰。
呂紹嘉在「醒報現場」節目接受焦元溥訪問時表示,「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中,他除了安排維也納知名作曲家,像是莫札特、海頓這些眾所熟悉的作品,也安排一百年後,另外一批人稱維也納第二代的維也納樂派,像是荀貝格、貝爾格、魏本這些人的作品,讓這些跨越百年的音樂對話。
「不只在台灣,在世界各地他們仍然是知音較少的。」呂紹嘉表示,維也納是西歐古典音樂的重鎮,可以說是目睹了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末,調性音樂的建立,到破壞分崩離析,然後建立無調性音樂新制度。
呂紹嘉覺得這很有趣,它們的淵源是一樣的,所以他想將莫札特的曲子跟一百年後的荀貝格的曲子,擺在同一場音樂會、同一個平台,讓他們對話,讓觀眾像進入時光隧道一樣。
不過,焦元溥則擔憂,荀貝格這類無調性音樂,甚至十二音列的音樂,樂迷們可能會害怕聽不懂,而卻步不前。
呂紹嘉則建議,不妨從聽荀貝格早期的音樂開始,像是早期的弦樂六重奏《昇華之夜》、交響詩《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還有他的《古勒之歌》,這些屬於後期浪漫派,有點像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有悅耳的旋律和優美的合聲,一般人較易接受。之後,再漸漸進入他二十世紀的反浪漫派作品。
其次,他也建議,可以去多欣賞世紀末其他藝術作品,像是文學或美術,在世紀末的氛圍下,更能體會荀貝格這類現代音樂的內涵。而且,「十二音也是一種語言,無調性音樂也是一種語言,同樣表達七情六慾,這只是一種聽覺習慣的問題。」
呂紹嘉還強調,即使樂迷很怕聽荀貝格的音樂也沒關係,因為音樂會中這種無調性音樂,每場只佔十分鐘左右,但他希望大家正視這種曲目之美,而不是一天到晚只聽熟悉的東西。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