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藝術創作的「三要」知識、經驗、想像力,要進入靈感來源的生命、內心,才能創造出令人同情的藝術創作。

余光中:藝術創作的「三要」知識、經驗、想像力,要進入靈感來源的生命、內心,才能創造出令人同情的藝術創作。

2010/05/28聯合報
詩人余光中24日現身政治大學,告訴學生藝術創作要有想像力,要有同理心,要善用比喻。
文學大師、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榮譽退休教授余光中,在政大「以美感經驗之互通-靈感一大來源」為題,說明藝術創作的「三要」。余光中指出,對藝術創作來說,知識、經驗固然重要,但想像力更是不可或缺。
他說,想像力的具體呈現,就是善用比喻,要「以不類為類」,若能把兩樣看似無關的事物,用比喻巧妙結合,才能展現比喻的神奇,就像幽默大師林語堂的名言:「演講要像女孩子的迷你裙,愈短愈好。」
他認為,想像力也就是廣泛、深刻的同情,要進入靈感來源的生命、內心,才能創造出令人同情的藝術創作。他引用英國浪漫時期詩人雪萊(Percy Shelly)的名句:「科學重萬物之異,藝術重萬物之同」,比喻就是萃取萬物之同。
余光中說,不同藝術經驗可以相互轉換,例如張愛玲、白先勇的小說可改編為電影;風景、歷史、宗教、甚至電視上的運動賽事轉播,也都曾在他筆下成為詩作。當中最經典的,是他看梵谷的〈星光夜〉、〈向日葵〉等名畫或秦代兵馬俑等藝術品時,深受感動寫成的詩。余光中當場深情朗誦這些來自他間接經驗的詩作,而在朗誦〈秦俑〉時,更配上歌唱,全場如癡如醉,並在最後一句「奉派向未來探討長生」,觀眾爆出如雷掌聲。
不料,余光中在隨後喝水潤喉時,因呼吸無法調節嗆到,一時咳嗽不止,演講也被迫終止十分鐘。休息回來後,余光中也不忘幽自己一默,「剛剛我所念的詩,末兩字是長生,沒想到卻害我差點短命。」風趣自嘲讓全場莞爾。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