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多元的音樂、體能…社團等活動, 改變台灣學生悲哀的宿命

下列台灣學生悲哀的4不「吃不好、睡不飽、跑不動、學不了」的報導,好像是一直存在的不好現象,身為家長的我們明知道如此,當面對孩子們的挫折與學習困擾時,只能無奈的讓它繼續下去嗎….
家長與老師、學校能否一起想辦法來突破現狀,除智育外,能更加強學生五育、生命教育及生活體驗,帶著學生爬山或騎腳車環島,訓練體能、獨立、團隊合作及體認生命之美等。也請教育主管部門,在政策上能導引及鼓勵學校發展其特色,讓全台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學校,第八節課後讓學生留下來參加學校安排多元的音樂、體能…社團等活動,而非為了上課。

台灣高中生 悲哀的4不【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日前美國少年立下志願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引起注目,相形之下,台灣少年卻為基測所苦,而十七、八歲高中生看起來「吃不好、睡不飽、跑不動、學不了」,都讓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感嘆,在台灣現行升學考試制度下,學習要五育均衡「不太可能」。
周祝瑛指出,現在考試制度強調多元入學,基測和學測並非唯一指標,升高中還有免試升學,但名為多元管道,仍以智育為唯一標準、只凸顯智育,「根本不公平」,看起來很公平,卻是「假公平」。
她表示,現行制度下,教育部給學校的補助經費靠的是學生人數,為吸引家長和學生就讀,升學率幾乎是辦學唯一指標,因此有考試的「主科」和不考試的「副科」之分,不少學校也只好犧牲副科。
周祝瑛進一步指出,基測只考選擇題,考的是謹慎、小心,「不能犯錯」,這也是台灣和先進國家教育最大的不同,先進國家容許學生犯錯,台灣卻背道而馳。
不過,她也說,即使如此,仍有不少學校想辦法突破現狀,除智育,更加強學生生命教育及生活體驗,由老師帶著學生爬山或騎腳車環島,訓練體能、獨立、團隊合作及體認生命之美等。
她疾呼教育部,政策上要導引學校發展特色,讓全台各地有不同特色的學校,給予學校補助不靠人數,是靠學校特色、學生進步多少等,例如輟學人數減少要給鼓勵。因此,學校不必只拚升學率,忽略其他四育,她更希望第八節學生留下來是為了社團,去運動或學下棋,而非為了上課。
周祝瑛也說,當學生課業壓力很大,會變得被動,學習力和創造力被壓制;然而,基測、學測考不難,上課內容卻又多又難,高一複習國中教的,上大一時複習高中教的,重複學習,「根本是浪費」。
她也指出,即使基測,只要改一下題型,對學生全方位學習,也會更有助益。首先要跳脫選擇題型,數學能夠增加演算與證明,自然科可以有需動手的實驗題,社會科鼓勵關心時事與國際要聞,英文考聽力與小說閱讀。
玩樂與讀書 能否並重?
【聯合報╱王妍禎/國中生(台北市)】
我是今年的國中基測考生,閱讀聯合報八日「「台灣高中生悲哀的四不」報導,看到周祝瑛教授提及,美國少年立志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但台灣少年卻為基測所苦,而高中生看起來「吃不好、睡不飽、跑不動、學不了」,感觸很深。
國中三年是否一定要犧牲所有,才能專注學習?是否一定要埋首苦讀,才能獲取高分?在升學制度的枷鎖下,大多數的台灣國中生,只能無奈的度過悲慘三年。
但我相信,玩樂與讀書是可以並重的;我也相信,快樂學習和認真讀書可以雙軌並行。
國一二時,除了讀書外,學校安排多元的音樂、體能…社團活動,我優游其中,過著繽紛豐富的國中生活。曾參加的泳渡日月潭,除了挑戰自我的耐力外,也讓我真實體會合作的真諦及如何在水中自救並幫助他人;而每學期的小鐵人比賽更是挑戰自我極限的難忘機會,在泳池裡競速,拖著沉重的身軀狂奔在山間蜿蜒道路上,每每覺得自己撐不下去時,總會聽見同學們互喊「加油」的聲音,縱然雙腿痠軟無力,但是抵達終點時的成就感卻是不可言喻。有「向自己極限挑戰」的勇氣,才能有克服所有困難的魄力,這是我在國中生涯中所獲得的最深刻體驗。
升國三的暑假,我跟著學校規劃的進度,腳踏實地的複習每一個科目;藉由國三規律的作息,培養自動自發的讀書習慣,一直堅持到最後。期間也曾面臨困難感到沮喪,但一想起師長的鼓勵及一起努力的夥伴,再想起在各項活動中「挑戰自己」成功的經驗,總讓我能用最快的速度再次振作。我覺得,在點點滴滴活動中,已焠煉出我不怕困難的勇氣,鼓舞我奮力向前。
回首三年,學校活動繽紛了我的生活,也讓我學到不少珍貴經驗。最重要的,我能快樂的學習,榮耀的畢業。誰說體驗生活、快樂活動與認真唸書衝突呢?我相信,越多的體驗能有越有寬廣的視野,這些是深植在心中且永遠忘不了的,這些能力也將伴隨我一輩子。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