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台灣流行音樂的光芒,就是台灣社會生命力的指標

上海世博會台灣館,請享譽華人圈的超級青春偶像王力宏來號召,為凸顯台灣價值的台灣館造勢,點燃世人對台灣科技進步、文化多樣、生活富裕的好奇與熱情。台灣流行音樂主導華人社會,如何詮釋台灣流行音樂的光芒,就是台灣社會生命力的指標,是台灣多元價值、民間活力素質優異的呈現。
藉此,有關告別青春、迎向世界的畢業典禮舉辦的形式,若耽心會被娛樂效果給稀釋了,如何讓學生開心後,趁勢營造離別的氛圍,並傳遞出從師生關係蛻變為朋友關係的承諾與不捨才是重點。

欠缺深沉的喜劇能力
2010-06-18中國時報【作家:蔡詩萍】
 從台大校長李嗣涔公開感覺台大學生當show girl很可惜,到知名教授李家同批評時下正夯的師長競相於畢業典禮上搞變裝,娛樂學生有失典禮之莊重,雖引發不少正反討論,卻總不免給人搔不到癢處的片面感。
 這問題,表象上,是所有的儀式、典禮,都被娛樂化所滲透,以至於,大學教育的意義,完成大學課程後「轉大人」典禮,本該具備的告別青春、迎向世界的肅穆反思,都被娛樂效果給稀釋了。
 但,若換個場景看,在上海熱鬧展開的世博會,台灣館的號召力,無疑來自世人對台灣科技進步、文化多樣、生活富裕的好奇,可是如何點燃這股熱情,使之爆在最高點,卻仍要靠類似王力宏這樣享譽華人圈的超級青春偶像。這又意味了什麼?
 這算媚俗嗎?多數人不會同意。可是,若環顧整個展期,或整個展館內容,最後若撐場面的,全靠超級藝人,坦白說,那像話嗎?
 因此,我們碰到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如何去詮釋我們製造娛樂效果的本意,同時,又如何在吸引了一批好奇者之後,能順勢提供他們更多值得了解、必須了解的豐富內容。比方說,台灣流行音樂主導華人社會,有幾十年了,我們如何詮釋台灣流行音樂的光芒,就是台灣社會生命力的指標,是台灣多元價值、民間活力素質優異的呈現。一旦如此,邀約超級偶像來為凸顯台灣價值的台灣館造勢,誰曰不可、不該、不行呢?
 真正該檢討的,恐怕還是台灣社會整體稍嫌錯亂的價值觀,以及,淺碟子文化的變本加厲,所導致的價值傾斜,而相對的,連反省能力都受制於媒體膚淺與民眾欠缺耐性,僅能偶發性、片段性的出現。
先談變裝文化吧。政治人物變裝,大概是陳水扁留下的政治資產裡,藍綠競相模仿的主秀,連畢業典禮上一向嚴肅的校長、師長都得靠變裝,來跟年輕孩子搏感情。不過,倘借用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討論「媚俗」的提問法,當第一個人用玫瑰形容女人很美後,第二個、第三個乃至很多人都不斷延用時,問題並不在玫瑰,也不在被形容的女人,關鍵恰恰在:到底是怎樣的社會,才讓陳腔濫調的讚美與討好四處充斥?
 為什麼政治人物都得變裝,對那些不願變裝者,選民可否欣賞他們的嚴肅性?個人變裝事小,把變裝轉換成放煙火式的城市行銷,留下一屁股債務,長遠來看,選民願接受嗎?
 再談娛樂與莊重的失衡。任何一位搞過劇場的人都會同意,喜劇最難,笑中帶淚的喜劇,尤難。時下畢業典禮,搞變裝,娛樂學生,絕不是難事,只要師長願意卸下平日形像即可。難的是,讓學生開心後,如何趁勢營造離別的氛圍,並傳遞出「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的不捨,以及從師生關係蛻變為一輩子朋友關係的承諾。這些喜劇中,深沉的部分,台灣社會一向欠缺,當然也就難以期待校園能脫穎而出了。 
標籤: | edit post
0 Responses